90后导演王龙强用微电影再现“梁祝”爱情故事
圣地“梁祝”情,诠释孝与礼
2015年05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微电影《圣地“梁祝”情》拍摄场景。
     文/图 本报记者 汪泷
  90后导演王龙强一直渴望通过镜头宣传故乡济宁,用微电影再现“梁祝”爱情故事,既宣传了济宁,又引起人们对爱情、对亲情的共鸣。梁祝文化研究专家樊存常认为,这部微电影能够诠释儒家文化当中的‘孝’与‘礼’。目前这部电影正在进行后期制作。
拍微电影要求一点也不低
  “梁兄,蝴蝶在哪里啊?”
  “在前面,我让四九看着呢!”
  邹城峄山东路的一处奇石小道上,一对男女边走边聊。若不是旁边耸立着摄像机,看到4个身着汉服的年轻人,仿佛让人穿越回古代社会。
  这是微电影《圣地“梁祝”情》的最后一场拍摄场景,讲述的是在峄山东路情侣石那里,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山上追蝴蝶的桥段。扮演梁祝和四九、银心的,都是通过在高校海选后,脱颖而出的济宁学院的在校大学生。
  “停!祝英台不要挡住四九。”在镜头之外,微电影的导演王龙强不断地纠正着演员的错误。这个90后导演此前曾跟着冯小刚拍电影,虽然眼前拍着微电影,他却习惯性地用拍大电影的标准来要求演员。
  因为都不是专业演员,学生们难免会出些错。有时四九的小动作太多,有时镜头里看不到梁山伯的脸,有时祝英台没把台词说对,所以在一上午的拍摄时间里,仅追蝴蝶的这组镜头就反复拍摄了十多遍。
  刚过中午,摄制组又“异地再战”。演员和导演、灯光等工作人员一起,架起摄像轨道、三脚架这些设备往山上搬。而山上因为拍摄条件不好,为了把轨道铺设平整,导演和演员甚至要寻找大小合适的石头,一块块地垫在轨道下面。
  “拍微电影毕竟不能跟大电影比,咱就这么几个人,每人都身兼数职。”王龙强说。
演“下跪”戏磨破了膝盖
  别看整个拍摄过程只用了一周时间,其实前期的准备工作早在春节前就开始了。
  “当时,我们在学校里看到海选演员的海报,于是报了名。”饰演祝英台的淄博姑娘张金铭,是济宁学院大一文秘专业的学生。因为从小就有个演戏梦,所以看到海报后她便立刻报了名。 
  拍电影听起来既牛气又让人向往,可真正成为这其中的一份子,参与到这当中去,才知道其实拍戏并不是想象当中的那么容易。
  “春节后我们就是背背台词,晚上和周末找间空教室,按导演的意思排练下,感觉还挺好玩的。”大三历史系的石鲁齐饰演梁山伯,他告诉记者,当真正进入拍摄阶段的时候他们每天早上4点半就要起床,仅化妆就要一两个小时。
  饰演四九的大三文管专业的吴翔更是叫苦不迭。之前有一场戏,拍摄的是两人因彼此思念而离世,他作为其身边最亲近的人因为伤心而下跪。“就这下跪的一个镜头,导演总是不满意,所以我反反复复跪下起来、跪下起来演了三个小时。”吴翔挽起裤腿,膝盖上还有不少伤痕。 
  王龙强对拍摄的严格要求,虽然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认可,但当中也有不少小插曲。当拍摄祝英台离世的时候,饰演银心的大一历史专业的王维田本就是个活泼的女孩子,因为总是哭不出来而被导演训斥,最后忍不住委屈大哭了起来。这戏剧的一幕虽然让大家有些手足无措,但又顺势把这一段戏顺利拍了下来。
  “虽然苦,但我们苦中有乐。多少人可能一辈子没有机会站在镜头前,所以相比这些天的辛苦,我们更感到幸运。”吴翔笑眯眯的说。
用微电影唤起爱情的共鸣
  为什么要接拍这部微电影?
  王龙强告诉记者,自己是济宁人,这些年来一直在外地奔波拍戏,“可我一直渴望能通过镜头,去宣传济宁,宣传家乡。”而“梁祝”恰好是发生在济宁的浪漫爱情故事,又在国人心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王龙强说:“所以我希望能通过这部微电影,引起人们对爱情、对亲情的共鸣。”
  作为这部微电影的编剧,梁祝文化研究专家樊存常认为,当今人们对“孝”的认识过于狭隘,普遍认为给父母养老送终就是所谓的“孝顺”。“其实不然。”所以他在创作这部剧本时,有段祝英台的台词曾提到《曾子大孝》中曾子说过: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再次能养。
  这句话是指孝顺的行为可以分三个等级,最高一等的是让父母永远受到尊敬,其次一等是让父母不受侮辱,再下一等的是满足父母的衣食住行。所以樊存常说,梁祝爱情悲剧的发生是因为“发乎情、止于礼”,同时祝英台遵守父母的媒妁之言,也恰恰反映了她对父母的“孝”。
  此外,祝英台女扮男装主动求学,并且在学校与梁山伯互助学习,也体现了他们的好学。“我认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这份好学精神,也值得当今的年轻人学习。”樊存常说,“所以我希望这部微电影能够来诠释儒家文化当中的‘孝’与‘礼’。”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