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股市呐喊
2015年07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国家相关部门上周周末紧锣密鼓的排兵布阵之后,一场国家出手企稳股市大跌的护盘行动准备完毕。而舆论场的视线,也紧紧盯住本周的每一个股票交易日,生怕错过中国证券史上最大规模的救市。

  □崔滨

  本周一的《人民日报》率先在2版刊登评论表明信心,“A股市场已走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应对市场极端情况方面,我们已积累了不少经验,也有很多政策储备,通过各方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完全有能力促使市场摆脱一时之‘危’”。
  紧接着,在此次“为国护盘”报道中表现活跃的《第一财经日报》,也为政府救市寻找经济逻辑:“本轮股市短期内的巨幅调整超越了证券市场,成为金融乃至经济领域的大事件。面对股灾,政府积极出手,并非为了挽回一些股民或机构的损失,也不是想‘人造牛市’撑起国家的门面,而是为了维持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
  显然,危机面前,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而谣言则比雪崩还可怕。以辩驳争论见长的《环球时报》,则当仁不让挑起了粉碎谣言的任务,其在3日和8日连发两篇评论,言辞鲜明地强调“境外资本恶意做空A股是又一次阴谋论式的恐慌情绪转移,“不让自己轻易掉入阴谋论,会有助于我们客观分析股市暴跌的成因。即使一时无法清理出它们的脉络,我们也会对其中深刻的复杂性有所认识……出现‘股灾’是金融市场成长路上很难避免的一幕。一个社会能否前进得平稳,一方面取决于它避免和修正错误的能力,一方面取决于它遭遇大小问题和危机时的承受力。”
  在官方的言论之外,民间的意见领袖也表现出了为“护盘”呐喊的大局观。8日一早,财经专栏作家吴晓波就在其粉丝甚巨的微信订阅号上为投资者打气,“‘黑天鹅’并没有出现,产业经济的基本盘和企业家的集体信心并未丧失,中国经济仍然处在一条曲折却可持续增长的长期通道里。”
  与此同时,华侨大学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李拉亚则在财新网撰文,提供技术指导——让A股展现出企稳向好的信号,才是本轮政府救市的重中之重。“政府救市要让股民知道政府的决心和目标,实行的政策作用和效果,实行政策的步骤,还有什么后备政策可以使用等。宣传上要避免空洞的政治口号,要与股民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一定要让股民明白,有政府救市,股市肯定会恢复增长。与其此时割肉,不如等待救援。股在希望在,股丢钱也丢。只要股还在,就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有了上述言论做铺垫,冷静的反思也就可以适时推出了,不至于让人产生对马后炮的那种反感情绪。凤凰网以社论式的“凤凰论”《股市长牛不能仅靠“政策维稳”》来提醒相关部门,“此轮A股牛市中存在无数依靠编故事而估值离谱的公司,对其缺及时性、常态化的监管却是不应该的;放开融资融券激活A股市场流动性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融资融券的制度性倾斜、尤其是早期对场外配资和场内不合规融资的纵容,则是不应该发生的。
  这次股市动荡之后,有外媒再度把A股称作“赌场”,要扭转A股“赌场”式的形象,需要更健康的监管。监管部门必须回归其市场化、常态化的监管本位,尽快地、彻底地将A股‘坏孩子’赶出去,监督上市公司在中长期区间内努力做到估值水平与盈利能力相对匹配,如此,A股市场才能走出暴涨暴跌的轮回。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