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校组队来到巨野县调研麒麟和牡丹文化,有专家指出
研究麒麟文化不来巨野是一大遗憾
2015年07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调研队伍在巨野书画院进行调研。 本报记者 李德领 摄
     本报巨野7月9日讯(记者 李德领) 9日,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与菏泽学院大学生通讯社部分成员联合组队,来到巨野县就麒麟和牡丹等菏泽文化符号进行采访。在采访中,专家提出,研究麒麟文化不来巨野是一大遗憾。
  9日上午,调研队伍首先来到巨野书画院进行参观,随后又去了文庙、麒麟台等地,最后在巨野书画院与麒麟画家、牡丹画家进行分组采访。以通过实地考察、采访等形式,收集整理材料,撰写发布研究报告,来发掘民间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菏泽文化产业发展。
  据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团委书记王敏介绍,菏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菏泽的牡丹文化已在中华民族文化中一枝独秀;巨野的麒麟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种文化在菏泽方兴未艾,“我们研究院的博士生导师马来平是菏泽巨野的,一直在推行家乡的文化,曾给我们做过关于麒麟文化、牡丹文化的讲座和报告;而我们则想通过挖掘传统文化为文化发展做服务性工作,也通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们的责任感。”
  “通过实践调研,巨野对文化保护和热爱程度让我们感动,民间艺人对艺术的热爱及民间百姓针对文化的保护更是让我们钦佩不已。”王敏说,通过专家和民间老艺人的讲述,对麒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此次他们在巨野书画院成立了社会实践基地,希望以后多来学习。
  “麒麟文化代表着吉祥、仁爱、和谐、和平,麒麟是中国人美好心性的集中体现,是孔子的社会映像和精神化身,其形象气质与儒家文化相辅相成,研究麒麟文化不来巨野是一大遗憾。”研究地方文史的学者刘富轩说,小时候经常听老人们讲麒麟送子、麒麟送宝的故事,1985年写巨野烈士纪念碑时,发现西狩获麟这个传说,之后开始注意收集相关材料,尤其是在2008年麒麟传说被评上国家级非遗后,对麒麟文化的挖掘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退休后主要工作就是促进麒麟文化的发展,让麒麟文化发扬光大。”刘富轩说,提起山东不少人会说一山一水一圣人,这里的水指黄河,虽然山东是黄河入海口,但在省外说黄河代表山东还是有些牵强,应该为一山一圣一麒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