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资源有声资源数据库山东库建设工程滨州共设7个调查点
滨城区方言完成“有声”入库
2015年07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7月9日讯(记者 谭正正 通讯员 王蕾) 中国语言资源有声资源数据库山东库建设工程滨城区调查点试点调查工作历时16个月,于今年4月率先在全省完成调查工作,为全面铺开滨州市调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更好地掌握语言国情,加快普通话推广和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保存衰危的语言及方言,向社会提供语言资源服务和口头文化资源服务,国家语委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工程。经国家语委批准,2013年6月省教育厅、省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山东库建设工程。
  该工程预设山东方言调查点120个,涉及全省各市及绝大部分县(市、区)。滨州市共设7个调查点:其中滨城区是试点调查点,该区经过宣传发动、发音人遴选、纸本调查、录音摄像照相、资料整理及归档等各项工作程序的实际运作,率先在全省完成调查工作。惠民、阳信、无棣、沾化、博兴、邹平六县各1个调查点。按照安排滨州市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要在今年完成方言调查任务。沾化县、博兴县、邹平县要在2016年完成调查任务。
  “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最大的特点是“有声”,也就是要实地采集真实语音并建立真实话语及其转写文本的语料库。这个数据库将依照统一规范,采集当代中国的汉语方言和带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话的有声资料,采集中国各少数民族语言及其方言的有声资料,并进行科学的整理加工,长期保存,以便将来深入研究和有效地开发利用,为学术发展提供数据,为国家提供各种战略服务。
  山东库建设工程是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工程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做好山东方言资源调查,建成山东语言资源数据库,进而建成包括山东语言文化信息、山东语言地图在内的山东语言文化数据库。山东库建设工程的实施,对科学保存山东语言文化资源、传承地方优秀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具有深远意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