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亏”的高速不该越亏越建
2015年08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固然需要适度超前,但是也要明白过犹不及。交通运输部门应该从民众的吐槽中读懂真实的民意,在大力推进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也多修一些低成本不收费的公路,给群众更大的选择空间。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昨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就收费公路改革提出“五问”,其中提到“高速公路是否建得过多过快”的问题。在高速公路“巨额亏损”的今天,这个提问很及时,也有助于相关部门扭转思路,及时“止损”,而不能单靠延长收费期限弥补亏损。
  交通运输部相关官员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国家公路网规划》,到2030年,我国将建成约13.6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目前已完成8.7万公里,一些大通道还未完全贯通,另有一些早期通车路段急需扩容。因此,对“高速公路是否建得过多过快”的问题给出了“还算稳步”的答复。但现实还有另一面,除国家高速公路网外,各省也有各自的地方高速公路网规划。“国高”虽然有序推进,一些“地高”却可能存在过度建设。一些省份编制过于宏伟的规划,有的甚至不切实际地提出“县县通高速”。
  所谓“要想富先修路”,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的道理早已深入人心,这些年一些地方为了争抢高铁、高速公路过境也是拼尽了手段。但是,也应看到超前的不切实际的公路建设也会成为地方发展的包袱。在一些地方,本来只需要修建一级、二级公路就能满足出行需求,但是修建一级、二级公路需地方财政全部埋单,而修建高速公路则以银行贷款为主。有专家指出,一些省份片面追求GDP,把修建高速路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乃至提高政绩的手段,而不管有无车流,更不考虑如何还本付息。这样的高速公路实际上就成了粉饰政绩的道具,亏损也是必然的。
  这些年,在高速公路陷入“巨额亏损”的背后,是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高歌猛进。有数据表明,很多中西部省份的人均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超越日本。如果再对比一下人均GDP,就不难判断这样的建设是不是太超前。建得越多亏得越多,亏得越多收费越多,如果高速公路陷于这样一个循环,最终可能拖累地方,殃及民生。所以,民众对高速公路无限期收费有着深深的担忧。
  不只是高速公路,一些地方的机场甚至广场都建得过于超前。这些看上去“高大上”的基础设施,真正用起来效率很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固然需要适度超前,但是也要明白过犹不及。老百姓居家过日子最明白“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如果高速公路无限期收费将成为很多人难以承受的负担,交通运输部门应该从民众的吐槽中读懂真实的民意,在大力推进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也多修一些低成本不收费的公路,给群众更大的选择空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