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践行使命中托举明天的希望
——滨医附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优秀医学人才纪略
2015年08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王强(后排中)与学生一起听课。
  第五届华东赛合影
     2015年5月23日、24日,在第三军医大学举行的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上,滨州医学院代表队取得了华东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二等奖的好成绩。作为滨州医学院的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学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连续五年承担着培训参赛学校代表队的任务。每一场赛事的成功,每一次比赛业绩的辉煌,是一个医院团队无尽的付出与汗水,更是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教学实力和水平的充分体现。
  “为社会输送培养优秀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围绕这一核心目标,滨医附院与时俱进,在医学教育教学领域开拓创新,为众多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本报记者 张牟幸子 通讯员 徐彬
   在理念更新中
 丰盈腾飞的翅膀

  “作为学校的直属附属医院,不但要全力培训好参赛选手,而且要全面展现滨医风采,力创佳绩,更重要的是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为培养更多的优秀学子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滨医附院院长王院长充满正能量的话语,道出了每一个滨医人、附院人的心声。
  2008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布《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标志着我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开始。2013年下半年滨州医学院开展了由教育部门和卫生行业共同组织实施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附属医院根据要求,进行了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工作的自评,在随后认证评价中,医院以优异的成绩完成评价,取得了6年的认证资格。
  在日常的临床教学中,附院临床教师不断把教改要求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以强化医学生职业道德和临床实践能力为核心,将医德教育贯穿临床教学。同 时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整合,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尽早培养医 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临床医学生的日常及毕业考核,滨州医学院自2008年就在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推出相应的二级出科考试及OSCE考核,将临床实践技能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指标,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以技能及临床思维为考核重点的考核形式也在逐步的进行着改良,医院积极推行网络教学考核,利用网络教育平台,组建网络试题库,鼓励学生基于Web的自主学习。自主研发心电图、影像考核软件已更新至1.11版本,自主研发的模拟病例学习与考试系统已投入使用。到目前为止,OSCE考核已经进行了8年,培养出一大批业务水平强,理论基础扎实的毕业生。
 层层改革
 成为育人楷模

  院长、书记、分管领导经常坐到学生中间认认真真的听课,并在事后做出认认真真填写领导听课评价表。对于临床教学医院的领导,懂教学,懂教学管理,首当其冲的表现就是会听、会看,会感受,当然更为关键的是引领和督导教学参与者积极探索教育规律,让教育教学改革更加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
  为此,滨医附院构建了一个以学生为主体,领导干部、督导专家、教师同行、学生“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而所有的一切,都要落脚到“以学生为本”。有了这个落脚点,滨医附院人不断优化临床课程内容。他们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临床实践和自主学习时间。不断优化调整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学临床课程部分章节的学时和内容;2011年《儿科学》、《诊断学》与《人体发育学》被评为山东省“儿科学系列省级精品课程群”,2012年《妇产科学》、《外科学》、《外科学总论》与《局部解剖学》、《系统解剖学》被评为山东省“临床应用解剖系列省级精品课程群”。同时注重将人文社科教育贯穿医学教育过程,提高学生的医德修养和医患沟通能力。
  医院在规范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同时,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积极开展了教学方法改革,如PBL、CBL、模拟教学、双语教学。儿科学教研室率先开展了“以病例讨论为导向,改革临床医学《儿科学》理论和见习教学模式的研究”,被确定为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课程,在国内率先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儿科病例讨论教学内容体系,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开设临床技能综合训练课程,参照全国临床技能大赛的项目范围,对课程的内容、培训项目、教学方法等进行了进一步改革和优化。实施两年半临床基本技能学习与训练不间断的培训模式,采用模拟教学与床边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充分利用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平台,通过模型训练、仿真训练和标准化病人(SP)对学生进行全面临床技能培训,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滨医附院培训培养了一支SP队伍,人数有20人,应用于各级各类的技能培训与考核中;该院自己录制了涵盖内、外、妇、儿、五官、护理等100余项临床技能的视频,并制作了光盘;印刷出版《临床技能培训指南汇编》第一版、第二版,被各教学医院广泛推广应用,在实践教学中起到良好引导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
 不断夯实育人根基

  200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医院承担的指标均取得优秀成绩;2013年6月通过山东省三级甲等医院现场复审。11月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2014年8月,医院被确定为四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单位之一。
  滨医附院目前拥有临床教师700余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80%,高级职称教师占28%,博士硕士生导师118人。为了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医院严格执行学校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坚持教师试讲制度,二次试讲不合格,不能承担教学任务。
  医院高度重视教师的培养培训。通过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教学查房及见习带教培训”、“PBL教学法专题培训”及观摩教学等加强教师培训。 
  其次是加强院外培训。修订《科室负责人定期外出培训规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外出进修管理规定》、《境外进修的补充规定》、《春蕾人才培养计划》等,提高干部职工进修培训的积极性。近五年先后派出300余名教研室主任、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进修学习,投入1500余万元,对评选出的院级重点专科,教学创新团队,科研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
  滨医附院拥有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临床实训中心和临床实验室,2006年建成的山东省最大的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是山东省首批“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现在中心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下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麻醉、影像、重症、急救、护理等多个临床技能训练平台和高级仿真模拟训练平台及动物实验室。中心所属仪器设备总值达到4300余万元,拥有SimMan综合模拟人、模拟腹腔镜系统、妇科触觉量化系统等高级仿真模拟训练设备。
  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中心已成为山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滨州市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滨州市乡村医师培训的指定基地和静脉输液培训基地,近年对外承担了滨州市8000余人的乡村医师培训任务。
  近3年6000余万的教育投入,是对信息化建设的注重。本着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与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的联系和沟通,不断深化在人才培养、社区卫生服务及科研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领导高度重视,工作认真细致,事事竭尽全力”,滨医附院的迅猛发展正是得益于这听起来并不出奇的原则。在极强的执行力中,这所医院正阔步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