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一场“时光穿越大剧”,传千年国药养生精华
阿胶滋补节火爆开启养生“新食尚”
2015年12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阿胶滋补节-东阿阿胶幼儿园的小朋友表演新《三字经》
     12月21日,又一年冬至日,第九届阿胶滋补节在山东东阿璀璨上演。光影流转、时光穿梭,一场旨在传承中医药文化、恪守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引领大众“滋补新食尚”、打造“阿胶+”时代的阿胶滋补盛会再一次火爆开启现代养生“新食尚”。
穿越千年,弘扬中医滋补文化
  21日的第九届阿胶滋补节上,“时光传奇秀”等一系列节目和表演如一场时光穿越大剧,带领观众梦回唐朝、穿越大清、追忆民国、触碰现代,展现了阿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推陈出新创下的“养生和美丽传奇”。
  活动现场,随着央视主持人缓缓翻开东阿阿胶的百年历史档案,杨贵妃“暗服阿胶”美容固颜,曾国藩、朱熹用阿胶孝母被传为佳话,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不起眼的中国土特产”阿胶以神奇的补血功效惊艳世界,一举拿下国际金奖,扬眉吐气……阿胶千年历史和荣耀历历在目。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东阿阿胶总裁秦玉峰表示,“东阿是道地阿胶的正宗发源地,已经连续九年,我们每年冬至,在阿胶之乡启动并举办这场辐射全国的冬季养生盛事,只为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滋补瑰宝,推广“奉阴者寿”的千年养生理念。”
  《本草纲目》记载: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东阿产阿胶因拥有传承千年的三宝——东阿水、国家级炼胶保密工艺及纯正驴皮,故而最为地道。时至今天,阿胶繁复的制胶技艺仍旧被东阿阿胶严格传承着,从泡皮、刮毛、化皮、到炼汁打沫、过滤、沉淀、出胶、再到切胶、晾胶、翻胶、擦胶……“哪怕其中一个小环节出问题,阿胶的质量就难以保证。拿不出道地好产品,谈何济世寿人?”每言及此,秦玉峰情真意切。

冬令进补,阿胶引领现代养生理念
  在阿胶滋补节养生讲坛现场,国医大师、中国体制学创始人王琦,中国中医科学院于智敏教授和著名膏方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陈伟教授向观众分享了自己对冬季滋补养生的研究和观点,强调了阿胶对滋补养生的重要性。
  于智敏表示,冬至就是养生的最佳契机。中国历史上,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是沟通天界、人界和自然对话的一个重要节气。冬令之时,阳气微弱,易受损伤,所以用阿胶去固本培元是最好的办法,阿胶能够固敛皮肤,很好地起到补血宜气的作用。 
  事实上,在中国江浙沪和珠三角等南方地区,人们至今一直延续着用阿胶滋补养生的习惯,通过膏方、熬胶和煲汤等方式进食阿胶。
  据了解,近年来,为了普及阿胶的服用方式,并使人们能够方便放心地购买和服用阿胶,东阿阿胶在终端设置专业熬胶员,为顾客免费提供熬胶服务,并且不断优化熬胶平台,确保高品质熬胶。
  与此同时,东阿阿胶不断创新,用现代科学技术让阿胶从传统的中药中脱胎换骨,实现了现代化科技化。“桃花姬阿胶糕”“真颜小分子”等产品一经推出,立即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尤其是高端女性的认可和追捧,引领了方便、快捷的“滋补新食尚”。

推陈出新,互联网助推”阿胶+”时代来临
  正如互联网的光纤插入了千年水乡乌镇的青石板,阿胶之乡东阿也同样借助网络技术,迎来“阿胶+”时代。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东阿阿胶也在不断创新求进。在第九届阿胶滋补节上,由东阿阿胶与京东商城跨界合作推出的中国第一款保健功能枣——蓝帽子成功首发,这意味着东阿阿胶这个延续了3000年的历史文化载体激情拥抱互联网,是实施“阿胶+”行动的一次创新探索。
  秦玉峰提出,在“互联网+”时代,要做“阿胶+”。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东阿阿胶进军电子商务,在天猫、京东等平台上销售。在北京组建了电子商务公司,试图将其变成一个集传播、品牌、消费者体验和服务以及商品销售于一体的立体化平台。“东阿阿胶将通过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并以执着的企业精神,推动全民健康管理,担负起一个企业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