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对慢性脑缺血缺乏关注”
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慢性脑缺血专业委员会成立
2015年12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2月22日讯(记者 孔雨童 通讯员 叶杏) 12月20日,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慢性脑缺血专业委员会成立,烟台山医院神经内科梁辉主任当选为主任委员。“社会以往对慢性脑缺血这类问题缺乏关注。”梁辉介绍,慢性脑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在烟台发病率较高;如果没有足够的关注,其发展极易导致老年痴呆症和脑中风的发生。 
  据介绍,脑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中急性脑血管病抢救和治疗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但是对慢性脑缺血的认识和重视仍显不足。国际脑血管病分类2007年版以及中国脑血管病分类2015版将慢性脑缺血列为脑血管病分类之一。
  梁辉介绍,慢性脑缺血是多种原因导致全脑组织慢性、长期血液供应不足而引发头晕、头痛和记忆力下降等的一系列脑症状。慢性脑缺血的主体人群是中老年,一般在45岁,特别是在60岁以上的老人最多见,可以说慢性脑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究其原因:因为人脑的血流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如果他们患有“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那必将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加速脑血管硬化、狭窄,脑血流量更加减少。 
  慢性脑缺血可引发脑缺血缺氧,使脑实质发生广泛弥散性病变,脑的整合机能就会明显受损。患者可出现头痛、眩晕、耳鸣、肢体麻木、失眠、多梦、记忆力明显减退,凡事都打不起精神来。有的还会表现为性格突然改变,与平日反差极大等。这都表明老年人存在着由于慢性脑缺血所引起的脑功能衰退的症状。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更应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中老年人突然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不能持物,嘴角歪斜,说话不清楚,单眼黑朦或视物飘动等。此类症状可反复发作,这在医学上称为“短暂性脑缺血”,是中风即将来临的信号。
  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朋友当中,慢性脑缺血的现象很常见,梁辉提醒中老年人,当出现头痛、眩晕、耳鸣、肢体麻木、失眠、多梦、记忆力明显减退等症状时及早就医,及早治疗。如果对慢性缺血不加以重视的话,其发展极易导致老年痴呆症和脑中风的发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