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眩晕病诊疗新进展研讨会在滨州市中心医院举办
全市首家眩晕诊疗基地揭牌
2015年12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殿仁将军(左一)、孙承志主席(右一)为眩晕诊疗基地揭牌。 本报记者 郗运红 摄
  医生正在将患者被固定在座椅上。 本报记者 郗运红 摄
  患者诊疗过程中。 本报记者 郗运红 摄
     本报12月22日讯(通讯员 李聪聪 记者 郗运红) 19日,滨州市中心医院眩晕病诊疗基地、中国武警总医院中美眩晕病研究所惠民基地揭牌仪式暨滨州市眩晕病诊疗新进展研讨会在滨州市中心医院隆重举行。滨州市耳鼻咽喉、神经内科专业人员100余人参会。国防大学原副政治委员兼纪委书记、中国国史学会副会长李殿仁,滨州市政协主席孙承志为眩晕诊疗基地揭牌。作为滨州市首家眩晕基地,滨州市中心医院将依托技术优势,为滨州市广大眩晕患者带来治愈福音。
  眩晕症是一种涉及耳鼻喉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内科、精神科等多个学科的门诊常见病,眩晕的患病率约占人群的5%,尤其是5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一般表现为天旋地转、走路不稳、头昏、头沉、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出虚汗、面色苍白等症状。50%的眩晕与耳鼻喉疾病相关,而70%以上的眩晕由内耳疾病引起,主要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迷路损伤、突发性耳聋等。
  滨州市中心医院成立滨州市首家眩晕诊疗基地,利用国内领先的SRM-IV型前庭功能诊疗系统,一流的医疗技术、一流的服务质量、顶尖的专家队伍为滨州市及周边地区的眩晕患者提供更加良好的医疗服务。
  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专家参观了诊疗基地。一名患者正在SRM-IV型前庭功能诊疗系统进行治疗。滨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李朝晖介绍,这名患者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正在二次复查诊疗,像这名患者一般进行2-3次治疗就可以病愈,有的严重性患者则需要进行7-8次左右的诊疗才行。“SRM-IV型前庭功能诊疗系统精确、数字化诊断治疗BPPV,可以360°个性化耳石复位治疗。”李朝晖说。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由诊疗台、操作台、视频眼震图三部分组成。诊疗过程中,患者被固定在座椅上。由计算机控制患者座椅,按照设置的程序进行转动。座椅可以进行互相垂直的两个轴转动,转动方向、角度、速度、加速度、减速度均由计算机精确控制。操作台独立于计算机监视器之外的显示器单独显示患者眼球的原始图像,便于扑捉短暂、微小的眼震。视频眼震图,给患者佩戴的眼罩内置2个高分辨率红外视频摄像头,可以切换患者左右眼图像。
  SRM-IV患者座椅在主轴和辅轴电机的驱动下进行互相垂直、独立控制的旋转。当两个轴按预设的角度、速度等参数转动时,即可带动患者进行三维转动,诱发出患者眼震。将这些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判定病人是否患有BPPV及所患侧别、管别、类型。诊疗后,根据类型不同,按预设方案通过转动主轴及辅轴,调整患者体位,利用重力及惯性将耳石碎片移出半规管,就可治愈BPPV。
  活动当天,在滨州市中心医院报告厅举办了眩晕病诊疗新进展研讨会,海军总医院姜树军教授和武警总医院单希征教授分别做《老年性眩晕的预防、治疗》、《眩晕医学新进展》主题性演讲。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黄鹏、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赵洪春、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吴建华、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马云霞、无棣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吴书晓、市中心医院孙国超分别做《VEMP在眩晕诊疗中的应用》、《浅谈眩晕疾病的认识》、《坦桑尼亚援外见闻》、《典型病例介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一例》、《耳源性眩晕的治疗——李氏复位法》、《颞骨影像学解剖》学术性报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