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办年货
2015年12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逢一、六是乳山大孤山集,腊月廿六是农历年根最后一个集日,十里八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聚集一方,置办年货。 
  八十年代初,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行,单位是不分年货的,不过对公职人员有些“年货”实行平价供应,在集市上花钱也买不到:猪头,食品站供应。税务所四人,分了两个猪头,老办法,找来木工锯将其锯开,每人一半,价钱每斤0.45元,大伙喜滋滋的,过年有猪头肉吃了。白酒,供销社供应。
  最紧俏的当属景芝白乾,红高粱酿制,胶东人俗称其“老黄皮”,每人限供一瓶,价2.85元,这在当时已属奢侈。记得当时办婚庆喜宴,一桌席备上一瓶“老黄皮”,档次就提升了。陪客的手举着景芝酒棒子,向客人晃晃黄灿灿的商标,客人啧啧称道:“好酒!”,能喝的不能喝的都来上一杯。好酒不用劝,不等陪客的发话,客人已等不及了:“还等菜啊,喏吧!”。花生米、油料,粮管所供应。每人七两花生米,二两香油或选半斤花生油。
  供应的年货就这么多。别的年货我就在集上置办:买上一条羊后腿,好让妈汆羊汤哈,加醋、加葱花;买上几斤地瓜粉条,年三十中午桌上必有的猪头肉炖粉条,这是全家人的挚爱,肥腻腻的、香喷喷的,真好逮;再买上几挂大红鞭炮,年三十晚上放几串,初二早上送年放几串。
  年货进家了,年味立马浓烈起来。
(时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