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农商银行
“三转”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2018年07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今年以来,德州农商银行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寻求农商行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契合点,把“为农服务、支持实体”的金子招牌擦亮、做大。
  往“零售业务”上转。一是靶向新兴产业成长。围绕“调结构、扩总量”思路,着力推进以客户为中心的“大零售”业务战略,大力推广小微贷新技术,围绕新型农业主体、观光旅游农业、农副产品批发零售业以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截至目前,支持小微企业余额44.97亿元。二是精准布局产业链条。开展网格化精准外拓营销特训营活动,以“网格化建设”为依托,以村庄、专业市场、临街商铺、商场、企事业单位为属性划分六大网格类型,切实加大零售业务的“批量营销”、“圈链营销”力度,目前共走访建档28033户。三是创新产品转型。从“短、频、急”的角度出发,相继创新“园丁贷”、“租金贷”、“拥军贷”等20种特色产品,加大对城区经营、消费类贷款营销,满足客户多元化服务需求。
  往“创新创业”上转。一是加快培育新动能。该行围绕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着力支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优选“高、精、尖”产业,重点扶持“四新”企业,着力加强对制造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升级产业的资金支持。二是金融服务供给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住融入京津冀“德州路径”和大力建设“京津冀农产品供应基地”的机遇,制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扶持有潜力的农业龙头企业构建全产业链,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支持打造“一批基地、一批品牌、一批特色”。截至目前,支持涉农贷款余额54.62亿元。三是加大优质项目支持。把握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三航”企业培植计划的有利时机,制定《关于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工作实施细则》,结合“三航”计划做好与企业、优质项目和园区的深入对接,实施名单式营销,大力推进科技金融、小微金融、“三农”金融发展。
  往“普惠金融”上转。一是优化服务方式。统筹区域差异、服务对象、网点布局、人员状况等因素,充分发挥各类服务方式的优点,综合利用,方便客户。在农区,充分发挥“农金员+农民自助服务终端”服务站的优势,将农金员职能逐步向“家庭服务站”转变,为农村客户提供综合性、多样化服务;在城区,充分开展电子机具进社区、人员进社区、电商平台进社区,发挥“网点+人员+自助设备+社区家庭信息服务员+互联网平台”的作用,构建“五位一体”的家庭服务体系。目前,辖内自助设备达144台,农金通达51台。二是丰富流动服务方式。采取流动服务车、开设流动柜台、无线电话POS等多种形式,先后深入乾城社区、职业技术学院以及企事业单位,上门代收学费、免费办理银行卡等业务,累计办理各类业务5000余笔,有效填补了金融服务“空白区”,让老百姓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便捷的农商金融服务,有力助推了“普惠金融”在广大城乡的纵深发展。三是渠道精准建设。秉持“互联网+”思维,大力推广“智e购”+“融合支付”+“扫码付”,围绕“交易+生活”支付生态圈,把客户资源、业务营销、产品推介、支付手段、生活服务串联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秒杀、感恩回馈等优惠活动内容,研究异业合作、跨业联盟,增加增值服务项目,增强客户体验。   (孙海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