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救助体系需要政府发力
2014年11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冯勇
  六年前,汪桂兰在峄城区医院捡到一个智障女婴。从那时起,她就和这名女婴相依为命。记者获悉,当地政府每月补贴给玉巧240元低保费,可是这些还不够玉巧吃药的费用。(《齐鲁晚报》11月5日报道)
  汪桂兰老人的善行义举着实令人敬佩,她艰辛困窘的生活也着实令人心酸。一位85岁高龄的老人,本应该在儿女绕膝的家庭温暖中尽享天伦之乐,可现实的残酷让老人不得不面对生活冷若冰霜的一面,严峻地考验着一位垂暮之年的老人的生存能力。汪桂兰老人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中,却义无反顾地呵护起一个被亲人狠心遗弃的柔弱而幼小的生命。面对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难道我们的政府和社会上所有善良的人们不应该做一点什么吗?
  当然,我们的社会从来就不缺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好人,越来越多的热心市民热衷于公益事业,每次遇到需要救助的群体或个人,都能够积极捐款捐物,为那些在贫困伤痛中苦苦挣扎的人们送去我们这个社会的温暖与呵护。
  但笔者不由得联想到,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孩子需要“新年新衣”,贫困的老人和其他诸如城市流浪群体,都需要社会的关爱呵护。贫困与流浪群体的存在自然有他产生的深层的社会原因,其中不但是个人问题、家庭问题、救助体系问题;而且涉及到社会保障体系制度的建立与健全的方方面面。如果我们不从根本上彻底改善,不能铲除产生贫困与城市流浪者的不良“土壤”,还社会公平与正义,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只有国家建立和拥有一整套完善的救助与保障制度,救助行动才会有的放矢,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力;才能为像汪桂兰老人,以及像玉巧一样被病痛折磨的孩子的生活提供保障。
  不过,眼下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加大对老人与孩子的救助力度,不仅要妥善安置老人,还要尽快稳妥地安排孩子当下的生活与治疗。毕竟,孩子以后的人生之路还很漫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