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口“借道”行车,少了规则意识
2015年12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9日,济南市历下交警大队公布了2015年全区非现场执法数据,截至12月20日,全区今年共抓拍各类交通违法近80万起,其中抓拍最多的为不按导向车道行驶,也即“不按行进方向驶入导向车道”,在路口轧实线变道,也属于不按导向车道行驶。对于不按导向车道行驶成黑榜第一,不少市民有话说。
  抢行习惯该改改了
  @黎茶叶:为啥不按导向车道行驶问题这么突出?除了因为不熟悉道路确实走错了,据我观察,多是抢行习惯导致的。在路上很多车主的习惯是旁边只要有一个车空,也要变道过去,哪怕已经到了实线了。抓拍并处罚这类违法目的绝非只是抓抓人、罚罚款,更重要的是要让交通规则深入人心,让安全驾驶成为每一个人的本能行动。这样的抓拍和处罚应该常态化、普遍化。
  占错道后
还是顺道而为吧

  @韩艳:笔者认为,一些新手司机和外地司机对路况不熟悉,开车过程中与副驾驶聊天或打电话精力不集中,都可能导致开错了车道。占错道后,一些司机如果按导向行驶可能要绕好大一圈,怕麻烦而不按导向行驶。若是路口占错道后,不妨顺道而为,别再违法“借道”了。

  标线能否更加醒目
  @韩勇:一年80多万起违法行车问题,数量实在惊人,这里面既有不遵守交通规则的问题,也有行车线路标志的问题。在一个陌生的路口,到底几个可以右拐或左拐的车道,很多人是进入实线后才发现的。提醒箭头或标志牌最好早做提醒,司机有了选择,就不至于出现乱变道和压实线,交通秩序或许会好一点。

路口轧实线挨罚,罚得不冤
  □张九龙

  日前,历下区交警大队公布了全区非现场执法数据,抓拍违法近80万起的数字令人咋舌,而统计的高频违法行为也有些出乎大家意料。困惑有之,质疑有之,但是严格执法的态度本身是值得鼓励的,这既体现了对城市交通秩序的维护,也反映出对良好文明行车习惯的引导。
  交通违法大数据一公布,有些人坐不住了:有的质疑交警小题大做,有的觉得执法太过严苛。各种声音并存,随声附和的人还不少。可仔细看看公布的三大高频雷区,不按导向车道行驶、非法占用公交专用道、违法停车,《道路交通安全法》中都有明确的处罚依据,从法律角度来说处罚得真不冤枉。交警部门有法必依,这是在维护城市交通秩序,也是在维护法律的尊严,值得肯定。
  在路口轧实线变道、出租车随意借用公交车道、不顾身旁的警示牌就停车……这些违法行为确实太熟悉了,以至于平时大家都不当回事。一年近80万起,平均一天就接近2200起,这只是历下区的情况,而且还仅限于自动抓拍。可以想象,这样的违法行为在全市是多么普遍。
  与闯红灯、酒驾、无证驾驶相比,这些违法行为确实是小巫见大巫,可是它们的社会危害却不低。看看市区道路上那些刮擦、追尾事故,大多数都是因为驾驶员随意变道、停车导致的。无论是算经济账还是算社会账,这些小毛病累积起来,带来的麻烦可不小。
  法规的本质是规则,如今普遍的行车不文明行为,根源正是人们规则意识的严重缺失。规则是公共的,规则意识则是个人的,一张张罚单能时刻给驾驶员“上上弦”。行车文明已成社会紧迫课题,交警部门严格执法,实际上是引导大家文明行驶的无奈之举。
  高峰期开车行驶在路上,大家都在抱怨拥堵,可又都在见缝插针地抢行,弄得堵上添堵,岂非咄咄怪事。治堵治乱,单靠处罚不行,需要市民养成良好的行车习惯。这次大数据的公布,或许能给驾驶员们提个醒:开车在路上,不能只盯着红绿灯和摄像头,把交通法规和文明意识内化于心才是正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