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创开元山庄社区举行脑健康义诊
关注脑健康 远离帕金森
2015年12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讯(记者 崔岩) 12月24日下午,由齐鲁壹家社区服务中心、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和中创开元山庄社区居委会共同举办的“关爱脑健康”大型义诊活动在中创开元山庄社区会议室举行。
  帕金森病是发生在中老年人中常见的神经系统性病变,发病率大约在1.6%,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提高。目前,我国帕金森病患者人数大约在200万左右,但是由于认识程度不够,导致就诊率低,治疗率更低,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增添了极大负担。
  24日下午,义诊现场,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陈燕为社区居民讲解了防止帕金森病的相关知识。居民都很关心自己和家人目前和未来的健康问题,早早就来到社区会议室等待着听讲座。陈燕医师也是做足了准备,制作了PPT课件、准备了宣传资料、国际最先进的筛查工具和加强手部力量的小礼物。
  据介绍,陈燕医师是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防治与控制分会委员,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出国深造研修,可谓经验十分丰富,并且擅长脑血管病、神经系统变性病、脑炎、癫痫、神经系统免疫病、周围神经病以及头晕、头痛等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她从疾病的概念、预防、治疗和关怀四部分由浅入深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听得仔细,有些居民还边听边做着笔记,随时提出问题,现场互动活跃。
  讲座之后,医疗团队分别为现场社区居民进行了详细的量表筛查和脑健康专题义诊,又为现场居民逐一进行解答神经内科方面的医疗问题,得到了居民的赞赏。义诊结束,大家纷纷表示,通过陈医生的讲解学到了很多有用的医学知识,纷纷争做社区健康宣传员,在社区传递健康知识。
预防帕金森,这些问题值得关注!
  据陈燕医师介绍,当前我国的帕金森病患者总数超过200万,成为了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帕金森病的发病率虽然日益增高,但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是可防可控的,及时就诊、规范化治疗是对抗帕金森病的关键。
  由于帕金森病与人口老龄化的关系密切,所以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帕金森病是老年人的“专利”,而现如今帕金森病的患者群体呈现出了年轻化趋势,门诊患者中青年帕金森病患者并不少见,年龄在50至65岁的人群,每增加5岁,患者的数量会出现成倍增长。
  专家表示,帕金森病患者与脑血管病患者不同,它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人们对这种疾病的认知程度、就诊是否及时、患者是否遵医嘱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等都直接关系到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所以提高大众对帕金森病的认知,做到早诊早治早预防,可以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帕金森病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虽然帕金森病本身不会致命,但是会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地影响。专家指出,通常帕金森病患者发病初期会出现身体一侧上肢震颤,接着会发展到同侧下肢震颤,然后是对侧上肢,最后发展到对侧下肢,呈N字形的发展规律。同时会伴有肌张力高、行动迟缓笨拙、走路时起步缓慢,一旦走起路来会以极小的步伐越走越快,刹不住闸,特别是在急转弯时会发生摔倒。
  专家表示,除了这些人们所熟知的帕金森病症状表现外,帕金森病还有一些不被人们认知的表现,如:习惯性便秘、多汗、心慌、不宁腿、焦虑、抑郁等症状。因为很多人不会将这些症状与帕金森病联系在一起,所以常常被误诊。尽管到目前为止,帕金森病还不能完全治愈,但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和细致护理等多种方法的综合治疗,能够很好地控制帕金森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医生提醒:帕金森病患者在生活中饮食应注意蔬菜、水果、谷物以及富含纤维素食物的摄入,避免饮用过量的咖啡和酒精饮料;发病初期,患者的运动功能并没有明显的障碍,一定要坚持适度的体力活动,如进行健身操、太极拳、慢跑等体育锻炼,并养成定时规律排便的习惯;如若患者活动困难,除主动训练外,还需要家人对患者进行被动的肢体活动以及心理疏导。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