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中国啥时也能有“阿狗”
缺席60年后奋起直追,想要出成果还得有耐心
2016年03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谷歌公司已研发出了高级的智能汽车,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方面还需奋起直追。 (资料片)
     李世石和阿尔法狗的较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但不少人总觉着其中缺了点什么。人类和计算机选择了围棋这一领域进行比拼,但这个舞台上却少了中国人的身影。中国棋手出现在这一战场上或许只是时间问题,可更多人关注,中国创造的机器人什么时候能站在世界之巅呢?

  人工智能全方位落后
人才、投资等均有不足

  其实在2000年的一场名为“浪潮杯”的中国象棋人机大战中,中国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就曾亮相棋类赛场。当时5名国内顶级中国象棋特级大师联手,仍已9-11惜败于超级计算机“浪潮天梭”。
  但相比于此次的阿尔法狗,“浪潮天梭”并没有摆脱传统人工智能的范畴。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副院长谭铁牛看来,一个严峻的现实情况是,我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在高精尖零部件、基础工艺、工业设计、大型智能系统、大规模应用系统以及基础平台与数据开放共享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他说,在基础理论差距方面,中国缺席人工智能60年来的重大发现。在智能汽车方面,我国先进的传感器(雷达、摄像头)、控制器芯片、执行器等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外商,在电控单元的软硬件、系统可靠性和控制精度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落后了10~15年,竞争力明显不足。
  同时,我国在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高科技人才队伍、高科技产业投资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
想要造出高端机器
得先要研究透人脑

  不过当前,世界各国在类脑智能方向的研究都刚刚启动,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处于蓄势待发阶段,这可能是一个机会。谭铁牛说,“通用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任重道远,类脑智能是实现从专用到通用人工智能突破的重要途径。”
  不仅是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人类面临的问题是还没有真正弄清楚自己的大脑。“人脑我们都还没搞清楚,何谈做类脑(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目前都未搞清楚大脑的工作机理。
  郑南宁举例,大脑用来处理外界刺激的能量消耗,只占了很小的比例。那些与刺激无关的能量消耗到底做了什么,以及在休眠状态下,大脑记忆得到了强化,它的内在机理是什么?
  同时,郑南宁认为,对人脑的研究只是途径。想造飞机,不能只是解剖飞鸟,而是要研究飞行的模式。同理“研究类脑计算,并非去完整复制人的大脑,而是对人脑功能特性的模拟”。
  随着脑认知和神经科学的发展,国内外学术界都已经意识到,智能技术可以从脑科学和神经科学获得启发,提高机器的智能水平。近年来,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研究和角逐的热点,美国、欧盟相继启动相关研究计划,我国政府也正在论证并启动“中国脑计划”。相应地,不少高校也纷纷成立与此有关的课题组,甚至是研究院。
中国脑计划已经起步
丰富灵长类物种成优势

  “人工智能经过近60年的发展开始进入爆发增长期,类脑智能将成为弱人工智能通往强人工智能的途径。目前类脑智能取得的进展只是对脑工作原理初步的借鉴,未来的机器智能研究需要与脑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深度交叉融合,这是我们的机会。”谭铁牛说。
  有专家预测,中国脑最晚于2016年正式启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蒲慕明介绍,该计划将作为中国六个长期科学项目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国家将对其进行长达15年的资助。
  中国脑计划除了能够促进基础脑科学、大脑医学的发展外,主要目的就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中国的科学家将通过对人脑神经网络、计算方法、储存空间的研究,帮助新一代人工智能机器的开发。
  蒲慕明强调,中国执行脑计划拥有诸多方面的优势。例如中国灵长类动物种类和数量都非常丰富,在非人灵长类脑疾病模型上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尽管我国的人工智能已经上路,但有专家担心,一旦期望值过高,而又没有达到预期,随之带来的,是学科发展的低落,整个计划的流产。郑南宁表示,在这样一个全新的领域探路,整个社会都要对其保持耐心。
本报记者 高寒 综合整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