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温暖一座城
2016年03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张九龙         
  二十个社区,百名专业理发师,上千名受益市民……齐鲁晚报发起的这场济南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公益集体理发活动,将传统民俗与志愿服务精神有机融合在一起,把公益惠民服务送到了社区居民身边,用春意温暖着整座城市。
  这是一次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生动实践。“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八个字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此次活动的基本宗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稚口小儿到耄耋老人,从环卫工人到抗战老兵,从定点理发到上门服务,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一滴滴激动的泪水,共同谱写了一首正能量的华章。
  这是一次邻里守望、相伴互助的集中展示。“一个人的价值应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是应该看他取得了什么。”这些可爱的志愿者们贡献了时间、贡献了技术、贡献了爱心,同时,他们也收获了快乐、收获了成长、收获了感动。
  供给侧改革,我们的公益服务更加精准。“二月二,龙抬头”,一方面是传统民俗的美好夙愿,一方面是市民理发难、理发贵的现实困境。面对市民的刚性需求,我们精心策划,送上了这份惠民节日大礼。
  扎根基层,我们的公益服务更加便利。全市选取20个社区同时启动,市民能够就近前往。畅通公益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市民不花钱、少排队、少走冤枉路,让百姓放心、舒心、开心,这是我们对公益活动最朴素的认知,也是我们对广大市民的责任。
  与时俱进,我们的公益服务更加立体。从齐鲁晚报张刚大篷车到壹家社区服务中心,从齐鲁志愿者到全民来参与,从线下实体门店到线上全媒体矩阵,从流动服务到定点常驻,从公益大集到按需供给……“服务读者、奉献社会、成就自我”,为民服务的探索,我们始终走在前列。
  时代在变,我们的初心从未改变。媒体融合转型的新时期,更要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好新闻舆论工作“48字方针”,要以实际行动履行好办主流大报、做责任媒体的庄严承诺。根扎在基层,心融入百姓,我们一直在路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