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里的济南往事
2017年02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 《聊斋志异》系列邮票中的《偷桃》。
  ◤ 清末老照片中的演武场。
   □耿仝
  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有个俗名,叫做《鬼狐传》。不言而喻,《聊斋》所写多是幽冥幻域之境、鬼狐花妖之事。其实,在那些光怪陆离的虚构“鬼事”之外,《聊斋志异》还记录了不少真实事件。这其中,就有发生在咱济南的“实事儿”。
  《聊斋》中有《偷桃》一文,记录的是一场在济南上演的精彩魔术。春节的前一天,各行各业的行会要抬着纸扎的彩牌楼,吹吹打打地到布政司衙门去向上官祝贺春节,这在过去叫做“演春”。有一年,贺春的人们给上官们表演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古彩戏法。魔术师将一团几十丈长的绳子抛向空中,绳子就神奇挂在半空,不断上升,隐隐约约地升到云端。魔术师让他的儿子顺着绳子攀爬,去天宫王母娘娘那里偷桃子。其子手脚并用向上攀去,渐渐没入云端。过了一会儿,从天上掉下一个碗口大的桃子,刚献到堂上,绳子却从天上落下来。耍戏法的大惊失色:“糟了,天上有人把绳子砍断了!”又过了一会儿,他儿子的人头从天上掉下来,继而脚、肢体、躯干等残肢纷纷落下。魔术师一件一件拾起来装进箱子,跪下哀求说:“我儿子为了偷桃子死无全尸,求大人们可怜小人,赏几个钱给儿子收尸。”堂上的四位大官员很惊骇,纷纷拿出银钱赏他。耍戏法的收好了钱,回身拍了拍箱子说:“儿啊,不赶快出来谢谢各位大人的赏钱!”这时,一个披头散发的小孩爬出箱子,朝堂上叩头。一看,正是魔术师的儿子。这个戏法是不是听着很耳熟,对,它同现在所说的世界第一幻术“印度通天绳”如出一辙。这类把戏,中国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唐代皇甫氏所作《源化记》中将它这种表演称为“绳技”。那一年,恰逢蒲松龄来济南参加童试(明清两代生员的入学考试),因为这个戏法耍得太神奇了,所以深深地印在了他脑海里。这一年,蒲松龄19岁。
  蒲松龄29岁那年,在济南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自然灾害。康熙七年(1668),蒲松龄“适客稷下”。这里所说的“稷下”,本是指古齐国都城临淄附近,刘向所著《别录》有载:“齐有稷门,齐之城门西也。外有学堂,即齐宣王所立学宫也,故称为稷下之学。”济南古为齐州,所以蒲松龄常常将济南称为“稷门”“稷下”。农历六月十七日戌时(晚7点至9点),身在济南的蒲松龄与表兄李笃之秉烛夜饮,忽听见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向西北而去。大家感到诧异害怕,却不解其故。继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河水漫出河槽一丈多远。墙倒房塌声、孩子的哭声、妇女的惊叫声、鸡叫狗咬声混在一起,如同鼎沸。人们站立不住,坐在地上滚来滚去。过了大约一个时辰,才稍微平息下来。街上,男男女女聚在一起相互说着刚才发生的事情,浑然忘记都没穿衣服。
  蒲松龄所记载的,正是“郯城地震”波及济南时发生的景象。郯城在济南的东南方,所以蒲松龄在这篇文章中说道:“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1668年7月25日晚8时许,山东郯城、临沭、莒县一带发生了一次旷古未有的特大地震,震级8.5级,震中烈度达Ⅻ度。这次地震波及鲁、苏、皖、浙等十余省和朝鲜半岛,有感区面积近100万平方千米,直接死亡人口达5万以上。蒲松龄写此文的本意,是为了感叹“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但客观上,对清代这次非常著名的地震作了真实、生动的记录,是一篇宝贵的地学历史资料。
  同样发生在“稷下”的,还有一桩人祸。《聊斋》中的《公孙九娘》一文,是一篇著名的人鬼恋故事。在这篇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话:“于七一案,连坐被诛者,栖霞、莱阳两县最多。一日俘数百人,尽戳于演武场中。碧血满地,白骨撑天。上官慈悲,捐给棺木。济城工肆,材木一空。”这段话,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济南城的一场大屠杀,几百人在一天内被砍掉了脑袋。于七是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外孙,在胶东一带先后两次率众起义抗清。于七起义失败后,清廷株连兴狱,连坐案犯运至济南行刑。因为要杀掉的人太多,所以砍头的地方并不是西门外丁字街刑场,而是在省城南门外的演武厅。当时,为了收尸,用光了济南城各商户的棺材木料。可以想象,那一天,济南城必定弥漫着浓浓的血腥味。
  而这场屠杀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故事中有明确交代:“甲寅间,有莱阳生至稷下。”“甲寅”是康熙十三年(1674),此时距于七起义失败已有12年之久,株连仍在继续。袁枚在《子不语》中曾经说道:“山东于七之乱,人死者多。平定后,田中黄豆生形如人面,老少男妇,而耳目口鼻俱全,自颈以下皆有血影,土人呼为人面豆。”谈怪说异之下隐藏的是对残暴虐杀的控诉。
  除去天灾人祸,《聊斋志异》中还有对济南风土人情的记载。在《跳神》一文中,蒲松龄写道:“济俗:民间有病者,闺中以神卜。请老巫击铁环单面鼓,婆娑作态,名曰‘跳神’。”跳神,是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所共有的巫卜风俗,请神上身消灾治病、驱邪撵鬼,也可请亡灵对话。在古代,巫术是治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朱熹有云:“巫所以交鬼神,医所以寄死生……击鼓舞趋祈禳疾病曰‘巫医’……今世谓之‘端公太保’,又称为‘夜行卜士’,北方名之‘师婆’。”
  那么,济南民间是如何“跳神”的呢?跳神一般都是在夜间,屋中置一神案,供奉酒肉饭食,以粗蜡烛照明。一巫婆敲打“铁环单面鼓”,边敲边唱,她的助手则屈起一只脚跳“商羊舞”。商羊,是传说中的一种鸟。东汉王充《论衡·变动》中记载:“商羊者,知雨之物也。天且雨,屈其一足起舞。”《孔子家语》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商羊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舞者屈一足而舞,模仿传说中商羊鸟求雨的动作。舞毕,舞者眼白侧翻、瘫软不知人事,站立全靠别人搀扶。随即,舞者猛地伸直脖子高跳起来。这时,屋内的人都严肃起来,惊恐地喊一声:“祖宗来吃饭了”,便一口气吹灭蜡烛,室内外一片漆黑。敲鼓的巫婆则继续敲鼓,念咒的声音更大了。不多时,舞者厉声呼唤病人亲属,这才点燃蜡烛,弓着腰询问吉凶。再看神案上盛酒食的器皿,都已空空如也。
  深夜,单调的鼓声中,巫婆荒腔走板地唱着祝词,诡异的舞姿映在墙上,随着烛光摇曳,这是怎样的一种恐怖场景。一家人“森森蹜蹜,雁行立,无歧念,无懈骨”?老老实实站在一处,不敢胡思乱想,也不敢轻举妄动。巫术能否治病,不言而喻。但或许,对于那些心理疾病,这种人为的恐怖正是治疗良方,这就是《素问》中所谓的“移精变气”吧。
  《聊斋志异》虽写精怪鬼神居多,但折射出来的却是清初广阔的现实生活。或许,那些“实事儿”是蒲松龄不经意写下的,却真实地记录了清代济南的风土民情,比志书里的记载更加细腻、生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