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人大代表杨淑光
先进医技进社区,筑“健康城市”
2017年02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日照市人大代表杨淑光
     本报记者 彭彦伟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提高卫生健康水平;推动“健康城市”建设;加快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统筹规划建设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完善周边配套服务设施;加强基层卫生工作,推进分级诊疗,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杨淑光建议,推动“健康城市”建设,要首先转变观念,从重治疗转向重预防。推动分级诊疗要发挥三级医院传帮带作用,履行社会公益职责,让更多偏远地区百姓享受到先进诊疗技术。
让基层百姓家门口
享受先进医疗服务

  据了解,现在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管理体系不理顺,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百姓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认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难以推进。要坚持居民自愿、基层首诊、政策引导、创新机制,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重要手段,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秩序。到2020年,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公立医院尤其是当地一些技术先进的龙头医院应该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把自己先进技术尽可能多地覆盖到社区卫生院,让百姓不用来回奔波,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市里的先进诊疗。”日照市人民医院院长杨淑光说。
  日照市人民医院大力实施卫生强基工程,承担一个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托管市北经济开发区医院设立分院,配套园区、服务百姓,提升区域医疗健康服务水平,让百姓就近以二级医院的收费享受到了三甲医院的服务。积极推进日照开发区医院社会资本合作建设项目,深化与港口医院的技术协作,巩固对岚山区医院、五莲县医疗集团等技术帮扶。发挥市级医学会分会、质控中心作用,并牵头成立市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通过“医院搭平台、科室结对子、个人交朋友”等方法,加强各医院专业科室间的对口传帮带与纵向交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专科技术水平;依托全市全科医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两大优势,强化对基层医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培训,夯实双向转诊互动的基础。
  针对基层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周期性、持续性特点,认真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医联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本着统筹规划布局、规范有序推进的原则,协调建立起全市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二级医院与乡镇(街道)医院之间切实有效的医联体(医共体)关系,在市区由城市二级以上医院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办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切实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推进分级诊疗打好基础。
重视提前干预治疗
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推动“健康城市”建设,杨淑光感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现在很多人只重视治病而不重视预防,总是在有病之后才去医院治疗,“其实大多数病都是由一些小病引起,提前干预治疗的话,效果会好很多。”杨淑光说。
  日照市人民医院也在积极促进这方面工作,强化慢病管理与健康促进。依托脑卒中等三个中心建设,健全高危人群院前筛查干预、院中救治康复、院后随访复查“三位一体”的综合防治模式。借助中美精准慢病管理与健康促进合作项目,积极实施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血管斑块、腰腿痛等慢病干预措施,提高大众健康保障水平。
  日照市人民医院也在积极践行一个三甲医院的社会责任,投资160余万元购置“健康直通车”,以“健康大讲堂”“博士进社区”等为载体,深入社区、企业、农村、学校,定期开展义诊、查体和健康宣教活动。与山东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合作成立日照市分中心,启动日照市青少年眼保健宣教与低视力防治工作。
  针对报告中提出的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杨淑光建议,应该加大商业保险推介力度,按照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的原则,围绕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三个关键环节,建立高效运行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抓手推动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提质增效。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和慈善救助衔接互动、相互联通机制。加大商业健康保险推介力度。引导大众积极投保不同形式的商业健康保险,有效补充全民医保保基本以外的领域,以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社会医疗健康保障需求,健全医疗救助与疾病应急救助体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