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广阔
周一围棋课,周三少儿编程课,周五拳击课,周六马术课,周日思维培训课……这是吉林长春一个7岁孩子的兴趣班课程表。课程不仅排得满,内容也与大众认知的钢琴、小提琴、舞蹈等相差很大。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现如今部分家长为孩子挑选兴趣班时,不以孩子的意愿优先,而是专挑冷门、昂贵的课程。这样“攀比型”兴趣培养,亟待回归理性。
说到孩子的兴趣班,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舞蹈、画画、篮球、足球等。可如今,在一些城市,如果家长给孩子报名以上这些兴趣班,可能会被视为落伍、老土,因为,在不少人看来,这些兴趣班远没有诸如棒球、橄榄球、击剑、冰球、马术之类的兴趣班“高大上”。曾几何时,各种兴趣班之间出现了一条隐秘的“鄙视链”。举个例子说,在棋类运动中,会下围棋的代表智商高、聪明,学国际象棋的鄙视学中国象棋的,军棋、五子棋、跳棋就“等而下之”了。
兴趣班“鄙视链”的存在,让不少家长更不淡定了。在“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下,原来不报兴趣班的开始积极报班,原来所报的班不够“高大上”的,为了力争上游,纷纷改弦易辙,重新报名。很多家长勉为其难,深受其累,徒唤奈何。
于是,儿童兴趣班,这一原本是孩子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兴趣的课外培训,日益被异化。作为参加培训的主角,大部分孩子客观上丧失了主动选择的权利,真正的兴趣爱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发掘。最终,家长虽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不少孩子对某一“兴趣”却越来越失去了兴趣。
一些家长之所以要违背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给他们报某些兴趣班,除了把学费昂贵曲解成了“高大上”之外,也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一方面,一些家长觉得一些冷门的乐器、技能,可以对孩子小升初、中考乃至上大学都有帮助,比如可以以艺术特长生被择优录取等;另一方面,有家长认为凡是学费昂贵的兴趣班,其学习者都非富即贵,孩子可以通过这个圈子结识一些将来能帮上忙的“贵人”。
可以说,正是这种世俗功利的算盘,让很多家长推着自己的孩子“一条道走到黑”,最终却因为其中的变数太多,而难以达成自己的愿望,白白浪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让孩子的兴趣班回归本质,摒弃兴趣班“鄙视链”,需要做的事情也许有很多,但是,最应该改变的显然是家长自己——少些急功近利,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学习和成长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