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蛐蛐
致富“金虫”
抓到蛐蛐小心翼翼地观看
宁津产的蟋蟀兼具南北虫的优点,不仅体魄强壮、力量超群,品质最佳,天下知名,在国际国内大赛中独占鳌头,屡屡夺魁,因此,宁津县享有“中华蟋蟀第一县”的美誉。每年立秋后,随着第一场秋雨飘落,蟋蟀的翅膀变得厚实、亮丽,玉米地、花生地、草窝里,雄蟋蟀震动翅膀发出的虫鸣声,吸引着全国各地的玩家来到这里。
夜幕降临后,在一片片的玉米地里,逮蛐蛐大军出动,灯光闪烁。9月4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进田间地头,记录着他们的生活,感受着蛐蛐带来的幸福。
像往常一样,4日下午5点,宁津县柴胡店镇陈庄村陈志博匆匆吃上几口饭便开始忙活起来:一盏配有大容量电瓶的头灯、一把小铁铲、几个扣网、若干个竹筒就是捕捉蟋蟀的全部家伙什儿。“现在已经到了抓蛐蛐的尾声,质量也有所下降,忙活完这一晚,我就要带着今年的收成去南京,送到顾客和朋友手中。”陈志博招呼着同行的3个伙伴,向距离本村40余里的地方出发,开始一夜的活动。
停好车辆、抛洒诱食、检查装备,一切妥当后已经是晚上九点多,披着明亮的月光,他们一头扎进了玉米地。“不管多少人,进了玉米地都要分散开来,扎堆是逮不到好蛐蛐的。这是个体力活儿,更考验着经验。”陈志博今年49岁,干这一行已经30多年了,算是抓蛐蛐的的行家里手。
陈志博介绍,随着宁津蛐蛐名声越来越大,全国各地的玩家都会慕名而来,价格也很不错,他最贵的一只蛐蛐卖到过5000多块钱。集中干一个月,就能获得不菲的收入,现在他的女儿上大学,儿子在读私立高中,“蛐蛐经济”给了他实实在在地好日子。
5日早上7点,柴胡店镇的蛐蛐交易市场早已开市,陈志博带着战利品来探探当天的行情。
“当地市场经营不仅成熟,而且蛐蛐质量也是相当高。”来自南京的王先生驱车一天一夜来到此地,便赞不绝口,“这次收获不小,不虚此行,会常来,更会带朋友来。”
在宁津,蟋蟀相关的产业为这里的居民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蟋蟀罐、养蟋、斗蟋工具,在蟋蟀市场上,各种各样的与蟋蟀有关的商品琳琅满目。早在几年前,全县已形成了5个大型交易市场,80多个“蟋蟀”专业村,每年带来的收入有几亿元。
陈志博和同伴分享抓蛐蛐的喜悦
小小蛐蛐吸引着村民和买家的目光
买家观察蛐蛐的质量
买家在挑选蛐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