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省政府消息,8月25日,省教育厅、烟台市人民政府共建滨州医学院。至此,我省已有九所省市共建高校。作为地方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市共建高校能集聚优势资源,促进学校发展,它的意义不容忽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巩悦悦
省市共建高校走过8年
青大建设历史最悠久
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梁立波向记者介绍,连同滨州医学院在内,目前山东省市共建高校已经达到9所(详见右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梳理发现,最早在2012年12月17日,省教育厅就与青岛市政府共建了青岛大学。2015年,省教育厅再次与青岛市政府签订协议,共建了山东科技大学。
两年之后,菏泽学院、济南大学相继升级为省市共建高校。其中,省教育厅与菏泽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协议是在2018年2月份,双方就促进菏泽学院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之路等方面达成共识。到了10月份,省教育厅与济南市人民政府共建济南大学签约仪式举行。
2019年,又有两所高校成为省市共建大学,分别是烟台大学、潍坊医学院。值得一提的是,潍坊医学院由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潍坊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
今年以来,8个月时间里,山东省市共建了三所高校,分别是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滨州医学院。其中,滨州医学院是8月25日由省市携手共建的,省市携手共建滨州医学院将为学校深化内涵式发展、争创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学科,提供坚实支撑和强大动能,有力助推烟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
青岛五年投5个亿
支持省市共建高校基建
经过了省市共建的大学,能享受到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呢?
拿全省最早省市共建的青岛大学来说,2012年12月17日省教育厅和青岛市人民政府签署的共建协议中指出,“十二五”期间,省政府将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青岛大学特色名校建设;青岛市将结合省专项资金安排情况,按照每年安排资金不少于1亿元的额度,支持青岛大学特色名校建设。
省市共建之前,青岛大学发展迅速,积聚了大量的海内外人才,但资金缺乏和科研场所不足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协议签署后,科技研发中心大楼和医学教育综合楼被青岛市列入了计划支持青岛大学特色名校建设的重点项目。
这两个工程,对青岛大学而言意义重大。时任青岛大学党委书记的夏临华曾指出,学校将依托两座新楼所提供的科研教学平台,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据了解,科技研发大楼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医学教育综合楼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建造两个建筑物所需的5亿元费用,就是青岛市给出的。
投22亿扩建曲阜校区
打造区域高教发展高地
2020年1月16日,山东省教育厅与济宁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曲阜师范大学。签约仪式上,济宁市委副书记、市长石光亮曾表示,济宁将把曲阜师范大学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规划、财政、人才、土地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加快推进学校扩建项目建设。
作为打造区域高等教育发展高地的重要内容,3月26日,曲阜师范大学曲阜校区扩建项目正式开工。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约22亿元,总建筑面积33.74万平方米,预计2022年投入使用。
如今的曲阜师范大学,正围绕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高层次人才与创新团队引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省市共建重点领域,推动学校向着一流大学的目标扎实迈进。
实际上,曲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的获得感,是九所省市共建高校的一个缩影。省市共建高校完成了“以市为主”到“以省为主”的转变,无论是在办学经费、发展环境,还是在校地融合发展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观。
去年9月份,省教育厅在回复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时就提到,以实现“城市因大学而兴,大学因城市而盛”为目标,加快推进省市共建省属高校步伐,引导各市政府在校园规划、建设土地、资金、人才引进、平台建设等方面为高校提供支持,促进校地深度合作;支持高校发挥人才、智力、科研等优势,积极融入地方发展,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打造城校发展共同体。
□专家建议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让大学人有责有权
在全国上下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省市共建高校的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如何实现突破,如何少走弯路,如何摆脱发展窘境呢?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采访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
“这里所说的共建,跟公立高校的管理体制相关。”储朝晖说,在1977年之前很少由地市级政府来办,但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后,很多地方政府才有了办大学的积极性。
“地市级办大学存在人力资源、经济等方面的局限。”储朝晖指出,中央办高校跟省级办高校,两者在资源配置上存在着明显差距。而地市高校是整个高校层级中最低的一层。“省市共建主要是想解决这个问题,想让资源能更多一点。但省市共建以后,很多高校在发展和引进人才上只想着纵向比拼。所谓的纵向比拼就是拿更多的经费、招更多的人、给更多的帽子。”
想解决这个问题,储朝晖认为,高校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另外在管理和评价方面,高校要给老师发挥创造性的创造空间,在体制上制度上能够走在前面。
“在当下,如果用一个概念来概括,我认为就是要真正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让大学人在其中有权有责,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储朝晖说,每一个人都特别在意自己的创造性和能力能不能得到发挥,高校要创造这样一个环境,创建现代大学制度,只有这样,才会使学校的整体实力得到提升,由此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