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打造30个市级示范村(社区)
章丘探索农村中心社区服务模式
2014年02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刁镇吉湖社区。 (资料片)
     2月7日,章丘市三级干部会议召开,会上印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绘出了章丘美丽乡村建设的蓝图。列出了章丘美丽乡村建设时间表,2014、2015两年,重点组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行动,每年抓出30个市级示范村(社区)、120个镇级示范村(社区),到2015年底,所有新型农村社区、城镇驻地村、特色村全部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35%以上的保留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到2020年,85%以上的保留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本报记者 支倩倩      
美丽乡村建设以 “十化五有”为标准
  美丽乡村建设重点以新型农村社区、城镇驻地村、特色村(特色产业村、历史文化名村、生态自然村、重点旅游村)和其它保留村庄为实施对象。拟撤并拆迁的村庄,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基本生活设施,解决垃圾乱倒、污水乱排问题,达到环境整洁、生活方便的要求。 
  美丽乡村建设以“十化五有”为工作内容和标准,即:道路硬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河塘净化、墙面美化、庭院街道整洁化、娱乐健身场地化、污水排放集中化、垃圾收运长效化、村规民约制度化;有好班子、有好秩序、有好载体、有好风尚、有集体收入。 
  按照“富裕、宜居、秀美、和谐、活力”的要求,着重打造“五型村庄”,即:特色产业村,主导产业特色鲜明,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和综合效益较高,带动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能力强。经济富裕村,农民收入稳定持续增加,整体收入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具备较强服务群众的经济实力。生态友好村,村容村貌整洁有序,环境保洁体系完善,各类污染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无“三大堆”现象,村庄及周边农田山丘达到绿化、美化、洁化的标准。生活宜居村,村庄规划科学,房屋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到位,群众生产生活方便,居住环境舒适宜人。文明和谐村,历史文脉得到保护传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在2020年实现 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在今年的“三干会”上,章丘市下发1号文件,文件中提到,2014、2015两年,重点组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行动,每年抓出30个市级示范村(社区)、120个镇级示范村(社区),到2015年年底,所有新型农村社区、城镇驻地村、特色村全部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35%以上的保留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到2020年,85%以上的保留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美丽乡村建设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规划先行,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形成覆盖全市的“总体发展规划——村镇空间布局规划——村庄建设整治规划”三个层面、具有乡村记忆、文化传承、自然景观和产业特色等功能的规划体系。坚持以点带面,2014、2015年,每年选取一定数量的“两委”班子坚强有力、产业特色突出、建设基础较好、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重点打造,形成一批示范村、示范片区、示范镇(街道),树立标杆、培育典型,带动全市整体建设水平全面提高。
  章丘将坚持因村制宜,对新型农村社区、城镇驻地村、特色村、其它保留村,确定不同的建设重点,提出不同的推进措施。坚持镇街主导、农民主体,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各镇(街道)负责各自区域的美丽乡村建设。坚持统筹推进,从便于操作、成效明显的环节入手,由易到难、由点到面,分层次、有重点地协调推进环境整治、产业培育、村集体增收、农民素质提升等工作。
每年设建设专项奖补资金
  章丘将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副书记及相关市领导任副组长,各镇(街道)和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在市农办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组建综合协调、技术指导、检查验收等工作机构,主要承担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加强情况调度、强化督导考核、提供决策建议等工作,具体组织实施美丽乡村示范行动。
  同时建立联席会议议事决策制度,不定期召开由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决定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大事项。实行市级领导干部包镇(街道)责任制。包镇(街道)的市级领导干部负责做好规划指导、工作协调、督促落实等工作。
  从今年开始,章丘市财政每年设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奖补资金,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城乡环卫一体化等专项资金,共同构成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同时,按照“渠道不变、集中投放、各记其功”的原则,引导各部门将现代农业建设、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村集体增收、乡村旅游、农户改厕、生活污水处理、生态富民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向美丽乡村倾斜集聚。各镇(街道)要拿出一定的财政资金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实行部门和企业包村、强村帮扶弱村、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联系村制度。以美丽乡村为载体,以合作共赢为目的,建立社会参与机制,通过村企结对、院校乡村结对、城乡共建产业基地、捐资捐助等多种有效方式,引导城市资本、工商资本、村集体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广大农民群众要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投工投劳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今年,章丘将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在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全面完成具备条件村的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登记颁证工作。力争年底全市60%以上的村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 
  健全完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用足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深入推动增减挂钩项目开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依托现有市、镇(街道)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土地流转平台,用3年时间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综合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将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农业装备所有权和农村房屋等各类产权,纳入有形市场公开交易。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抵押贷款试点。研究探讨农村承包经营用地、集体建设用地、林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大型农机具及生产设施等权益清晰、风险可控的各类动产和不动产贷款抵押实施办法。成立农村金融担保公司,市财政注资设立担保贷款基金,为符合条件的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主体提供贷款担保。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章丘市委书记江林认为,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现代产业结合,绝不是涂脂抹粉、打扫卫生,而是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宜商则商,与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开发、农业创意产业等统一谋划,同步推进,形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支撑。 
  章丘将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目标,实施“园区建设年、项目管理年、安全追溯年”活动。高度重视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生产,认真落实各项补贴政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实施耕地地力提升工程,打造十个万亩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抓好百脉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建设与运营,启动百农大厦、高科生产服务区等十个单体项目建设,强化招商引资、资本运营、项目开发。推动章丘大葱文化产业园、黄河农产品观光园、锦屏山高效林果示范园等36个园区提档升级。
  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健全完善农产品检测检验体系,提高市检测中心业务能力,增设农残检测网点,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镇(街道)、村居绩效考核范围。 

年内实现百个空壳村集体经济有收入
  今年将紧紧围绕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设农村服务型党组织,按照“脱空一批、转化一批、提升一批”的要求,全力推进支部“一加三”工作,完善“多种经营、为农服务、综合保障”三大体系,力争本年度实现100个空壳村集体经济有收入、全市85%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同时,市财政继续列支资金,采取项目扶持、以奖代补等方式,对村集体领办创办或参与经营主体发展的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增设12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扶持基金,采取“无息借贷”方式支持村级发展,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大、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发展龙头。建立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具体问题,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对接服务和引导扶持。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农田水利、“一事一议”等工作,整合政策资金和项目资源,向空壳村、薄弱村集体经济项目倾斜。

推动创卫工作向农村延伸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从群众最关注、效果最直接、最容易实施的突出问题抓起,扎实推进城乡环境建设十项重点工作,确保城乡环境面貌全面改观。 
  章丘将巩固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强化农民群众的参与意识,丰富完善运行模式,配足配齐垃圾收集设施和保洁人员,健全完善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形成长效管护运行机制。全面启动镇(街道)驻地创卫工作,推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向农村延伸。 
  到2014年年底,全市所有村庄都要通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达标验收。新建15个新型农村社区污水处理站,提升4处污水管网收集能力,确保新建农村社区生活污水集中治理。
加快推行社区化服务
  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培植壮大特色产业,推动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坚持“两区”(新型农村社区、产业园区)同建,培植高效种养、工业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承载更多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灵活就业、充分就业。组织就业创业促进工程,建立外来(出)人员综合服务中心,改造提升10个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服务平台,提高创业补贴标准和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力争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000人。实施卫生服务提升工程,建立“家庭病床”结算制度,扩大重大疾病保险范围,降低卫生院新农合住院起付线,特困群众新农合、大病医疗救助报销比例提高10%。实施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工程,新建改建10处以上镇村幼儿园。
  加快推行社区化服务,探索“农村中心社区”服务模式,以中心村为依托,打破传统村庄界限,建立覆盖周边村庄、统一完善的社区服务中心。继续推进以村容村貌、村风民俗、乡村道德、生活方式、平安村庄、文化惠民等六项内容为重点的“乡村文明行动”,创建济南市文明生态村总数达到70%以上。新建3处镇(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建设提升40处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为50处镇村活动广场配备健身器材,组织各类惠民演出60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