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舍不断的地瓜情
2014年02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周子元

  地瓜又称红薯、甘薯,盛产于胶东地区,曾长期占据着农家餐桌上的主食位置。这些年虽然已逐渐被米面所取代,可仍然被城乡许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所喜爱,不只是因为它的口味甘甜,更看重它的保健功能。
  我的地瓜情结由来已久。记得在我童年时代,就经常去西沙旺那里的亲戚家拿回一些自产的鲜地瓜,母亲煮上一锅,全家人饱餐一顿。从那以后,我便跟地瓜有了缘。后来,在那生活困难的年代里,粮食实行计划供应,有限的定量满足不了我的饮食需求,不得不从集市上买点地瓜之类的低档粮食作为补充。当时听说地瓜容易储存,即使伏天也不招虫,所以就托人买了一些存放在一口大瓷缸里,家里有了粮,心里就踏实多了。那时,老伴特地为我开了个小灶,粗粮细做,粗细搭配,变换着花样进行制作,或蒸锅馒头,或烙成面饼,或手擀切条做成地瓜面汤喝,总之力求让我吃得饱些,还能吃得可口些。地瓜、地瓜干、地瓜面帮我顺利地度过了那些最为困难的年月。
  地瓜在粮食品类中虽然上不了什么档次,而它的制作方法却多种多样,可以生食,可以将其放在锅里煮熟吃,也可以将其切成片晒干后再食用,还可以放在炉里烘烤,这种"烤地瓜",在街头上卖的虽然价格不菲,却仍然有不少人光顾,我就是他们的常客,买下一个,热乎乎的,边走边吃,别有风味。
  我最看好的作法是,把晒干的生地瓜干磨成面粉,用来做成面条吃。经常吃也不厌,多年来,最让我食用后久久不忘其味的是,在牟平亲家母家里吃的那顿纯正地瓜面条,确实让我吃出了正宗味。那是前年春节,我和老伴俩去亲家那里做客,亲家母知道我好吃这一口,便亲自动手制作。只见她在一盆地瓜面里加上适量的水调和均匀,软硬适中而稍偏硬,说这样耐煮也好吃,调好的面一小块一小块的,摆放在面板上,再在大锅里放上一个中间有个大方孔的锅梁。接着便拿起一块面团,在一个带有一个个小圆孔的搓板上,不断地往下搓,于是一根根面条便落进了锅里。搓完之后把面条拿出来放在荜子上,准备下锅开煮。煮熟后捞上来过水,浇上卤后,吃进嘴里立刻觉得鲜美爽口,跟往日吃的那些味道就是不一样,据说这种专用的搓板在集市上不容易买到,需找人手工制作。
  现在在乡间集市和城市农贸市场上,也能买到手擀刀切或机器轧的地瓜面条,但里面搀和白面较多,做法又老套,很难吃出农家搓出来的那个纯地瓜面的味儿来。
  在我家,地瓜类食品从未中断过,每年秋后都会从市场上选购一些品类较好的鲜地瓜存放着,有时煮着吃,有时擦成丝、切成块熬稀饭喝。闲暇时还会用自家的小烤箱烤着吃,香喷喷的,全家人都爱吃,老伴还经常去集市上买回些地瓜面,自己动手轧,或吃开卤面,或者喝面汤,各有各的味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