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田氏尚读书但不功利
2014年05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黄金元 德州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德州田氏是明清时期运河沿岸鲁北重镇——德州的名门望族。德州田氏随明初永乐的移民大潮,自河北省真定府枣强县迁来德州,至清末,时间跨度约五百年,孕育了六位进士,经历了从最初的民户农耕到以儒传家、诗书继世的家族文化转变。特别是第七、八、九世,大致从康熙初年始至乾隆中叶的110余年里,诞生了两位进士,一位举人,十一位贡生,五位国子生。田氏子孙出仕为官,最高官至巡抚、侍郎,位至二品,扬名在外;修身在家,则设帐授徒,南北游历,与名流交游,有靖节之风。
  在山东名门望族中,田氏仕途不算显赫,但诞生了张氏、田雯、田霡、田需、田肇丽以及田同之等数位诗人,形成了以诗学为主的家族文化,名震一时。张氏是明清之际山左诗坛中女性诗人的杰出代表,其雅正的诗歌追求代表了清代山东女性诗人的基本特点;田雯早年位列“十子”,诗才宏富,诗风奇丽,形成了与王士禛神韵诗风迥异的诗美追求;田霡以素淡的诗歌成为山左诗歌中神韵诗歌的重要组成;田同之承继家学底蕴,诗歌出入王田之间,极力维护神韵诗学,成为清中期山左神韵诗歌的旗手。
  在明清科举时代的背景下,德州田氏在逐渐形成了崇文尚学、严谨处世、崇尚俭朴、孝悌持家、乐善好施的家族门风,维持着一门的清华和作为地域望族的口碑。难能可贵的是,田氏家族虽重视读书,却具有不过分追求科举仕进的非功利特点。《田氏家训》要求子孙读书,更多看重读书的修身功用:认为贫穷读书可帮助生计、赢取清名,富贵读书则可以使人免除粗鄙、浅陋的市井习气,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
  德州田氏治家严谨,其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家风培养的做法,今天看来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它在子女的智力开发、情商培育、道德形成、人格培养、价值趋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具有启蒙和终生的特点,其根本目的是教育家庭成员尤其是年轻成员如何做人,在进入学校和社会之前为培养健全人格打下基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价值观念教育的系统和链条,不能相互代替,三者缺一不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