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彦夫女儿来烟讲述父亲事迹
正值五四青年节,朱彦夫的极限人生感动在场大学生
2014年05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5月4日讯(记者 张晶) 4日,“时代楷模”朱彦夫同志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山东工商学院举行青少年专场,朱彦夫女儿现场讲述父亲事迹,正值五四青年节,现场千名大学生聆听讲座,被朱彦夫的极限人生感动落泪。
  下午3点,报告会准时开始,朱彦夫的四女儿朱向欣、张家泉村的原大队书记等人用朴实的话语讲述了自己的老父亲、老领导朱彦夫80多年经历的极限人生。
  1933年,朱彦夫出生在淄博市沂源县张家泉村,14岁那年毅然加入抗战队伍,经历了上百场战役,抗美援朝期间,朱彦夫在坚守阵地时,不幸被敌人的手榴弹击中,不知过了多久,钻心的疼痛将朱彦夫从昏迷中唤醒,手脚都已不听使唤,饥渴难耐,索性将挂在鼻子上的一块冰凉的东西吞了下去,后来才发现,吞下去的原来是自己的左眼。
  虽然自己捡了人一条命,但是四肢却已被迫截掉,变成一个“肉轱辘”。倔强的朱彦夫不愿将自己的一辈子寄于疗养院,坚持回到自己老家张家泉村,担任村支书,带领全村人致富。
  “原来我们村穷的都娶不起媳妇,后来老朱做了支书,我们村有一年娶进来10个媳妇。”在朱彦夫手下干了二十多年的大队长张茂兴告诉记者,村里干活、朱彦夫总是起得最早,吹响军号,带大家一起干活;推行新政,朱彦夫也总是带头干,为了推行火葬,自己的老母亲生前不应允火葬,去世后还是被朱彦夫含着泪火化掉,他用断臂抱着母亲的骨灰盒嚎啕大哭了好久,不过此后火葬就这样推广开来。
  生活上,朱彦夫的女儿朱向欣最有发言权,打小记事起,朱向欣就在父亲嘎吱嘎吱的假肢声中度过,总觉得父亲的身体已经那样了,为什么还是闲不住,家务活都放在母亲一个人身上,经常将自己的伤残金和家里的口粮拿出来接济别人。
  “村里架电线的时候,父亲将压箱底的钱都拿出来了,大姐出嫁的时候,连嫁衣都没有,母亲说要把垫在村里的钱拿回来点,但被父亲拒绝了,大姐委屈得哭了。”朱向欣说,后来父亲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自传性小说《极限人生》,一天晚上,拿出新书,递给了姊妹们,算是补给她们的一点东西。
  朱向欣讲到父亲和母亲之间的感情时,再也抑制不住哽咽了起来,现场不少学生也都啜泣了起来。坐在第二排的学生小李告诉记者,自己和宿舍5名学生组团都来听讲座,被朱彦夫的事迹深深感动,又赶上五四青年节,觉得自己应当承担起一个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向朱彦夫学习。
  如今朱彦夫因为身体和年龄原因,不能亲自给学生讲述,朱向欣告诉记者,目前父亲已经搬到县城,姊妹轮流照看,虽然手术之后有后遗症,但是老爷子精神头很好,每天看书看报,对乡亲们依然牵挂不已。

  ▲朱彦夫向全国人民寄语,说自己只不过做了一些村里的事儿。
  ◥朱彦夫的女儿朱向欣讲起父亲,忍不住洒下了热泪。本报记者 韩逸 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