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历史建筑草根组织功不可没
2014年06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吴华伟
  14日,笔者收到美国朋友邮件,称15日下午5点半,在休斯敦市中心有一个“摩天大楼”游览项目,该项目是由民间草根组织“保护休斯敦”发起,收费10美元。说实话,笔者来了休斯敦这么长时间,还真没到市中心看过,于是决定参加该项目,瞧瞧休斯敦的摩天大楼到底都是什么样。
  15日下午,笔者和朋友驱车来到了市中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免费停车点。之后我们来到市中心的莱斯阁楼,“保护休斯敦”组织在大楼遮棚下面设了一个工作台,出售门票,发放相关资料。现场已有三四十人在排队买票领取资料。
  买完票后,按照先后次序,20个人一组,每一组由“保护休斯敦”委派兼职导游一名,所谓导游,也只是学习建筑的学生或者对建筑艺术感兴趣的志愿者而已。我们的导游戴夫·莫里斯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对建筑感兴趣,因此主动申请参与到了“保护休斯敦”行动中来。
  在正式游览之前,每个人都拿到了一页纸的活动内容简介,上面有一份标有数字的简易地图,我们将在戴夫的带领下,参观市中心附近26座大大小小的“摩天大楼”,全部行程下来,需要2个小时左右。
  这些建筑中年代最早的是建于1884年的棉花交易大楼,这座保存最早的“摩天大楼”事实上只有五层;最晚的则是建于1983年10月的美国银行中心;最高的建筑是完成于1981年,由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得州商务中心,该楼有75层,高达305.41米,是得克萨斯州最高建筑,也是全美第13高楼。
  两个小时的行程虽不长,但对笔者来说,却收获颇丰。此前,笔者从未意识到以石油和航天科技著名的休斯敦能跟建筑艺术扯上什么关系。但在戴夫的讲解之下,对建筑一窍不通的笔者也了解了这些建筑的特点风格、时代背景和背后的历史文化事件。比如,建于1884年的棉花交易大楼,反映了当时南方农业重地得克萨斯州棉花种植和交易的盛景。这座大楼保存完好,数次更新修复之后,现在是市政府一些部门的办公大楼。其特点是窗户高大,比正常大楼要高一半,原因就是为了照顾棉花交易商,增强室内采光,方便他们查看棉花质量,区分等级。
  组织该活动的“保护休斯敦”是一家非盈利性民间组织,成立于1978年,在一些爱护和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的人士倡议下成立,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捐赠,以及类似这次市中心摩天大楼之旅的收费项目。该组织成立的目的就是保护休斯敦地区的历史文化建筑,同时提高社区居民对建筑的保护意识。他们认为,他们的努力就像流水跟石头的关系,尽管进程缓慢,但是影响却持久稳定。
  “保护休斯敦”组织虽然草根,但能量却不小,要知道在其建立之前,休斯敦市没有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的专门法律法规,也没有政府认定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地标建筑,对一些历史建筑迁拆重建也是常有的事情。该组织成立之后,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推动休斯敦市出台有关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的法规。经过十几年的努力,1995年休斯敦市终于出台了第一部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的法规。在之后的2005年和2011年,“保护休斯敦”又与两任市长比尔怀特和安妮斯·帕克配合,对这项法规进行了重新修订。这是“保护休斯敦”引以为豪的事情。
  “保护休斯敦”不只对摩天大楼感兴趣,还有针对建于20世纪初的伍德兰德民居、建于19世纪中叶的市政广场等历史建筑的游览项目。正是通过这些活动,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了解本地的建筑及其背后的历史。
  很多人可能觉得跟咱们的长城、故宫比起来,这些只有一两百年历史的建筑实在太小儿科了,不过,不管是民间组织“保护休斯敦”,还是普通市民对本市“年轻”历史的认真态度和实际行动,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作者为美国莱斯大学访问学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