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了的我仍怀念学校食堂
2014年09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宋磊

  参加工作两年有余,依然难以忘怀学校食堂的饭菜。虽然学校食堂的饭菜不能比肩山珍海味、玉盘珍馐,但因其在我心中特定的分量,它占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其实,粗略论之,我是一个对食物并不太在意的人,因为除了香菜和生姜,我好像找不出第三样让我讨厌的食材。但我有时候又是一个自认为是“吃货”的人,立志尝遍济南大街小巷的特色美食,于是有了我在朋友圈里经常拉仇恨似的大晒各种美食的照片。
  作为亚洲数一数二的高校食堂,山东大学的食堂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讲,于我看来都是极好的,至少甩开许多单位食堂好几条街。研究生三年,我几乎吃遍了山大所有校区的食堂:中心校区地下餐厅的炒方便面和干煸豆角、一楼的刀削面和手抓饼、二楼的清真拌面和手抓饭、三楼的各式盖浇饭和饺子、四楼的特色小炒,洪家楼校区的蛋炒饭……都是至今让我回味无穷的美味。
  工作后,因为种种原因,我似乎在一段时间内忘记了学校食堂的种种美食,纠结在每天中午晚上吃什么的怪圈。我不喜欢吃单位食堂,不是因为离开学校以后嘴变得刁了,而是容易沉浸在回忆里不能自拔,这回忆中有同学情谊,还有共同饮食的习惯。
  现在,山大食堂经过改良升级,推出了更多各式各样的美食:糖醋过桥排骨、秘制冰糖红烧肉、啤酒炸鸡、意式千层面……这让“舌尖上的山大”迅速走红网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竟成了山大招生的一块金字招牌。
  这样,对爱校如家尤其是爱美食如生命的我来说,自然不能轻易放过,至今我已经带领数位单位同事和同学重返母校,品尝山大美食了。
  而在我接触的一些单位食堂则不然,一家独大,以次充好、霸王条款,竟然连汤水都要收费,饭菜质量自然难以保证,员工吐槽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