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创新灵感带回家乡”
2014年09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情系桑梓——王林旭超象艺术作品展”圆满落幕
  9月9日,由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东艺术学院、民族文化宫主办,山东美术馆、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国家民族画院承办的“情系桑梓·王林旭超象艺术作品展”于山东美术馆圆满闭幕。此次展览共展出王林旭先生有代表性的“超象艺术”作品60余件,历时12天,接待社会各界观众达五万人次。据了解,王林旭先生专门为此展创作的长达14.1米的巨幅“超象”作品《齐鲁青未了》,气势撼人,意境悠远,深刻反映了厚重博大的齐鲁文化内涵。一幅《齐鲁青未了》,既是王林旭三十年后荣归故里,赤子情怀不能自禁的畅快抒发,也是本次展览的点题之作。这件作品是王林旭在考察山东美术馆整体环境后,内心激动进而触发创作激情所作;而长达24.5米的《新富春山居图》由35块画板组成,此次展览却未采取常规的长方形拼贴,而是让画板以“凌乱”的姿态分布在展厅墙面上,常规布展的横轴状小图与“乱石铺街”一般的现场布置两相映衬,既让观众倍感新奇,单块画作均可独立成画,结合到一起又是一幅全新的作品。同时也实现了观众的身份转变:他们瞬间变成了艺术家,可以依照个人的审美体验“重排”这些作品,用自己的眼睛和头脑开展自己的“创作”。《岩爆》、《混沌初开》、《沙尘暴》、《工业时代》……一幅又一幅以写意、抽象面貌呈现在观众眼前的“超象艺术”作品,以其对人类生态环境的高度关注,引起了观众内心深处高度的共鸣。
  展览闭幕前夕召开的媒体见面会上,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媒体的记者围绕“超象艺术超越了什么”“如何在世界文化艺术发展的背景下发展中国艺术”等话题,与王林旭先生开展了深入探讨。热烈的讨论一直持续到深夜,大家却丝毫不觉疲倦,依然情绪高涨。王林旭介绍道,生于山东平度的他一直盼望在山东美术馆举办一次画展,这次展览帮他圆了回家的梦。他精心挑选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并专门为此展创作了长达14.1米的《齐鲁青未了》,着力抒发他对齐鲁文化内涵的敬意。王林旭表示,希望把自己对世界的感受和创新的灵感带回家乡,让家乡人民看到能“讲外语”、与世界沟通的中国画。同时,他认为,“这些作品都是我思、我画、我想的艺术体验,这些画不仅具有这一艺术在创作技法、材料和视觉上的典型特征,也反映了我的创作历程,在关爱大自然的视角下思考人类的未来。作品中的大自然有我山东家乡的影子,作品背后关于人类未来的思考,也包含我对山东家乡的前景展望,家乡永远和我的艺术融合在一起。” (东野升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