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日,淄博市中心城区下起了小雨。由于降雨量小,仍然难以缓解旱情。
本报记者 王鸿哲 摄
本报记者 刘晓
通讯员 唐玲
近日来淄博虽出现几次降雨过程,但由于雨量较小,仍难以缓解旱情。记者从水文部门获悉,今年以来淄博累积降水仅296毫米,为建国以来同期最低值,比历年同期少了47%,比去年同期少54%。按同期比较分析,干旱程度超过最严重的1989年,相当于50年一遇干旱年份。
现状: 旱情50年一遇 雨量小不垫饥
记者统计了今年1月1日至9月11日淄博的降雨量,发现降水最少的是周村区,为248.9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54%,减幅也最大。降水量最大的区县是沂源县,为344.7毫米,仍比历年同期偏少46%。
“往年到这个时候,各区县降水量最低也不低于450毫米,高的像沂源、博山,能达到600多毫米。但今年最高的还不到400毫米,平均减少一半左右。”市水文局水情科工作人员介绍,入汛以来淄博平均降雨232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49%,比去年同期偏少55%。
据悉,9月1日至11日淄博平均降雨仅13毫米,比历年同期(31毫米)偏少58%。而虽然预报下周将出现三天降雨,但最大降雨量也不会超过20毫米,缓解旱情作用有限。“进入九月以来,全市以多云天气为主。受弱冷空气影响,在8日、12日分别出现了降雨,但雨量很小,8日降雨忽略不计,12日的平均降雨量也仅为2毫米。”市气象局工作人员说。
此外,淄博各主要河道由于无径流补给,水量持续减少,大多数小河流和小水库干涸。据悉,目前淄河全河断流,小清河岔河水文站流量降至18.0立方米/秒,孝妇河马尚水文站流量仅1.60立方米/秒。当前全市五座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1.13亿立方,比年初减少8463万方,为2002年以来同期最低值。
市民: 晚上自来水小了,但未影响使用
11日,家住张店一小区8楼的张先生称,最近几天晚上,家里水龙头水量忽然变小了,“今年上半年没出现这种情况,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最近干旱,所以水压变小了,一家人都节约着用。”他说。
“上个月出现过一次水量变小的情况,不过后来慢慢恢复了,到9月已经断断续续的四五天了。不过目前还不影响生活使用。”张先生说。
而由于受干旱影响,太河水库蓄水量比往年偏少六成左右,淄博市自来水公司已经紧急启用大武地下水来补充城区自来水供应。“目前中心城区的供水也存在一定不足,大武地下水已经占到城区供水的一半以上。总的来说,目前保证城区供水还是可以的,但提醒市民一定要节约用水。”淄博市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7月份以来,淄博城区有的小区还出现了断水。“9月的这几次降雨相对来说会起到一定作用,南部山区人畜饮水困难情况可以得到一定缓解。”淄博水利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说。
农户: 今年的雨“下反了”,农作物减产加重
8月21日,当记者在对淄川、博山和沂源等南部山区旱情进行探访时,不少种植玉米的农户表示,由于连月的干旱,本来处于灌浆期的玉米,有的连穗都没长出来,“本来农作物地就少,这下又来个干旱,如果接下来还不降雨,很可能绝产。”沂源县南麻镇大田庄村农户徐西明说。
9月13日,记者对这些地区进行回访时,多数农户却表示,最近虽然下了几场小雨,但对作物没啥好处。“现在玉米基本都开始成熟了,下雨反而不好。因为现在正需要干燥的天气,让玉米果实尽快脱水成熟。听说下周还会下雨,到时玉米的晾晒也成了问题。今年这雨正好‘下反了’桓台县玉米种植户周先生有些忧虑。
记者了解到,受今年干旱因素等影响,玉米价格创下了新高,达到了2.6元每千克,而且还在上涨当中。相反,玉米的产量却出现了减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