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美了 荷包鼓了 心情靓了
郓城县黄集乡良东村在省派“第一书记”帮扶下实现华丽蜕变
2015年01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两名保洁员每天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

◥农闲时节村民每天都跳广场舞。
  文/片 本报通讯员 李英

  郓城县黄集乡良东村是省派“第一书记”村,自2013年4月至今,山东艺术学院的郑华丽连任该村“第一书记”。他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民文化素养,帮助村民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致富项目,组织村干部改善群众生活生产条件,让良东村村民提前感受到了美丽乡村的魅力。
旧貌换新颜>>提前实现美丽村庄梦
  “这条路实现了俺们盼望多年的‘东进西出’梦,村里人出行方便多了!”良东村村民张慎温指着去年刚修好的“山艺路”激动地说。贯穿全村的的水泥路、覆盖各个胡同的砂石路,让全村百姓心里亮堂起来。
  良东村原本是黄集乡最偏僻、最贫穷的村庄之一,水、路、电以及村里各种设施远远落后于周边村庄,提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个个打心眼里感激省派“第一书记”郑华丽。
  郑华丽是山东艺术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自任“第一书记”之后,扑下身子扎实工作,四处筹集和争取资金,为良东村新打灌溉机井19眼,完成机井配套用电的架设,实现了灌溉、机电全覆盖,新修了排水沟渠,确保了全村1100亩农田旱涝保收;在黄集乡第一个完成了全村老化电网改造工程;安装监控设备,设计安装路灯53盏,为村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硬件设施建好后,郑华丽并没有满足,他开始着手村庄绿化规划,发挥学校自身优势,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绘制了文化墙,让村子绿起来、靓起来。发动全体村民参与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
  “俺这个村以前是个连小偷都不愿意光顾的地方,为啥?因为俺村里一到下雨天就没法走,小偷偷了东西也运不出去!这两年,在郑书记帮助下,俺们村从一个贫困村成为人人羡慕的漂亮村,提前实现了美丽村庄梦。”良东村支部书记张本存说。
向土地要效益>>好日子正向村民走来
  良东村外,100多亩绿油油的蒜苗散发着勃勃生机。“我今年种了38亩大蒜,估计来年能收入10万块钱没问题!”提起来年的收成,村民曾广明笑了。曾广明以前常年在外务工,这两年,眼看着村里发生了巨大变化,再加上“第一书记”和村“两委”提出了让村民早日致富的号召。因此,曾广明决定留在家乡发展。2012年,村里种植了蒜黄,结果由于蒜黄生长周期短,不利于储存,村民们忙活了半年,只搭工夫没挣钱。
  2013年5月,郑华丽找省里的专家对良东村土质进行了测验,发现这里尤其适合种植大蒜、中草药等作物。因此,村委会向村民发出了“向土地要效益,种植100亩大蒜”的号召。曾广明去年种了15亩大蒜,纯收入3万多元,尝到甜头的他今年扩大了种植规模,蒜苗刚露头,前来预订的客户就络绎不绝。
  郑华丽充分利用省残联等单位的帮扶政策,经过村委商议,如今村里十几名残疾人搞起了羊养殖,家庭收入有了保障。通过组织村干部、致富能手和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回来后,村民纷纷搞起种植养殖。
  良东村原本有一片18亩的废弃荒地,多年来一直分散由村民分摊使用。郑华丽与村支书多次召开党员会议和群众大会,多方征集意见,最后,村民一致同意,把土地上交,建设鱼塘。“明年夏天,这里将荷花开放,鱼儿游翔,成为最美丽的地方。”郑华丽指着正在施工的一片涝洼地说。
征集100个心愿>>村民幸福感越来越强
  春节将至,郑华丽变得更加忙碌了,他正在挨户走访,征集和整理村民的100个心愿,准备在新的一年里帮他们实现。
  “这两年,村里的老党员、困难户最吃香了,过年过节,省里、县里都有领导来看望!儿童节的时候,俺村每个学生都得到了新书包,放学之后,都能到村里的图书室借书看,俺们也知道啥是幸福了!”村民孙继文笑着说。
  每到建党节、建军节,郑华丽就会带着油、米等去走访慰问,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百姓家里。去年春天,残疾人孙明福外出卖花途中不幸遭遇车祸,他18岁的女儿不幸成为植物人,郑华丽多次自掏腰包,带着慰问品去他家里探望,鼓励他勇敢面对生活。
  良东村有13名党员,原来开党员会,党员们都是自带马扎往大门底下一坐。郑华丽协调资金,新盖了村委大院,添置了办公桌椅,创建了党员学习室,定期召开党员会议。为了“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郑书记指导村党支部在村里发展党员2名,培养积极分子2名,全部是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人。
  村庄实现了“华丽转身”,良东村百姓也变得精神起来:每到晚上,文化大院内,锣鼓喧天,广场舞跳起来,秧歌扭起来;农家书屋内,坐满了看书的村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