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渣土带”还得从源头抓起
2015年01月21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王锦南
14日早上,在光明东路立交桥附近出现百余米的渣土带,经环卫部门工作人员清扫,道路恢复清洁。市民呼吁,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渣土车的管理。(《齐鲁晚报》1月15日报道)
相信在媒体的报道下,相关部门会采取措施,加强对渣土车的管理。但笔者以为,有关部门对此事的处理不能止于“渣土带”的问题,应该顺藤摸瓜地处理渣土遗留者的责任。
这条路为何会遗留如此之多的渣土呢?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渣土不是天外来物,也不是别人偷偷倾倒于此地的,而是渣土车沿途撒漏所致。渣土车一撒漏,城市环境就受损,不但增加了清洁工的工作量,也给道路交通埋下了安全隐患。笔者以为,既然渣土车是“渣土带”的始作俑者,那当然应该为此承担责任。对这种不知自己“擦屁股”,愣是要让市民头疼难受的渣土车,相关部门当然要狠狠地打板子,要让他们有痛感,方能吸取教训,不再在施工结束后留下尾巴。也唯有如此,才能警醒其他施工单位,让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当然,要发现沿途撒漏的渣土车非易事,毕竟,渣土车的数量不少。相关部门又不可能全天候全区域监管。这时,就需要相关部门动员群众积极举报,市民也要及时、主动地充当职能部门的“明亮眼睛”,从而让撒漏的渣土车无处可逃。如此,方能让渣土车养成遵守规定的习惯,不成为城市环境的破坏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