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话眩晕之十六:
“浮针扫散颈夹脊穴” 治头晕
2015年04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堂主:周霞 
  周霞,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中风眩晕方向学术带头人。主攻中风、眩晕、头痛等疑难杂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及康复。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多项,主办专著5部,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为了方便读者与堂主交流,特公布周霞医生空中医援在线QQ/微信号:329047252,有问必复,验证请标注齐鲁晚报读者。
  上次我们说到,有一种眩晕,与头位、体位改变有关。也就是说:当你起床、卧床、转头、翻身、仰头的时候,会感到一阵眩晕。由于这种眩晕没有危险,为阵发性,与位置改变相关,因此又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又因为它的发病根本原因是我们内耳的一个结构——位觉砂(耳石)脱落所导致的,所以大家习惯性地叫它“耳石症”。
  耳石症眩晕的根本治疗方式是用体位翻滚的办法,也就是让我们的身体通过特殊位置的转动,让脱范落的耳石回到原来的地方,我们就不晕了。
  那么,耳石复位后眩晕就完全好了吗?由于耳石脱落的理论,开始我也坚信复位了就眩晕完全消失了。后来我发现,很多朋友通过复位,眩晕明显好了,甚至完全消失了,可还是不舒服。主要是觉得头晕乎乎的,脖子僵硬、酸胀,象带了一副盔甲,脚也发飘,踩在棉花上一样,有些上了年纪的人会告诉我:“找不到脚后跟”。这种飘浮感让人不敢独自外出,见到移动的物体就特别害怕,会加重头晕,甚至摔倒。
  很多医生对这种情况束手无策。很长时间我也是这样的,因此特别痛苦。医生的快乐建立在帮病人解除痛苦的基础上,当按照书本上甚至是国际上的“先进方法”治疗,仍不能解决问题时,这是医生最痛苦的时刻。
  中医有着两千余年的历史,经典医籍中记载了许多古人的宝贵经验。经络和针灸是我们的国粹,能不能从中找到一种治疗方法呢?一个恰好的机缘,我碰到了“浮针”,研究中医古籍经络相关资料时我见到了“华佗夹脊穴”。二者结合,创新出“浮针扫散颈夹脊穴”新方法治疗头晕,竟轻松解决上述难题。
  浮针是什么呢?它和常见的针灸不一样,连针都不一样。浮针是一种特殊制作的针具,有针芯和套管。传统针灸治疗中留置银针,具有刺破血管、损伤神经、肌肉纤维的潜在危险,浮针留的是极细的小软管,不仅没有危险,还不影响任何活动。小软管可以留置24小时或更长时间,不用天天扎针,病人少痛苦,疗效稳固。
  华佗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医生,大家称赞一个医生的医德往往以“华佗再世”来形容。相传华佗通过夹脊穴治疗疾病,可以达到起死回生的效果。一本古代医书叫《肘后备急方》,记载了华佗能过夹脊穴治疗霍乱的故事:病人因为霍乱病都死去了,华佗上到屋顶,把人的魂招回来,再通过灸夹脊穴,让病人转危为安。从这里可以看出夹脊穴具有特殊的疗效。其实夹脊穴不是一个穴位,而是一组穴位,沿我们的脊椎骨两旁排列,达34穴之多。
  对耳石症复位后仍头晕昏沉,脖子僵硬、酸胀,脚下踩棉花感以及没有耳石症而有这些症状的朋友,根据中医理论,选取适当的一组华佗夹脊穴,应用浮针,以扫散的手法进行治疗,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用一位受益者的话说:“治疗完,脖子也长了,眼睛也亮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