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小娃娃要当献血预备役
本报小记者团走进青岛市中心血站,探访血液奥秘
2015年04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小记者和家长伸手感受血浆的温度。
  小记者和家长在市中心血站前合影。
  采来的血液需要经过分离,再分别储存。
  献血者给小记者们树立了榜样。
     “血液是怎么采集的?”“一袋血能保存多久?”“我什么时候可以献血?”……18日,齐鲁晚报小记者团的小记者们来到青岛市中心血站,参观了血液采集、分离、保存到临床使用的全过程,听专家解答了血液的奥秘,探秘爱心血之旅,学习到了很多无偿献血知识。
文/本报记者 刘腾腾  片/本报记者 杨广帅 
小记者团走进血站 感受血液奥秘
  为了让小记者们更好地了解血液,了解无偿献血的意义,18日,本报小记者团的小记者和他们的家长们走进了青岛市中心血站。“阿姨,我们可以献血吗?”“血小板有什么作用?”……在观看血站宣传纪录片时,攒了一肚子问号的小记者们就迫不及待地向血站的工作人员提问。带着问题,小记者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到血库、血液成分科、献血服务科等科室参观。
  从献血者身上采集下来的新鲜血液怎样制备、检测、分类与储存是大家最想知道的,耐心的血站工作人员带领小记者们首先参观了血液的制备和分离过程。在参观成分科时,小记者们瞪大眼睛观察形状有点奇特的离心机。“为什么要分离血液呀?”看着面前正在运转的机器,小记者们很好奇。“因为每个病人需要的血液成分是不一样的,用离心机将比重不同的各种血液成分进行分层过滤,将一袋血分离成血浆和红细胞,然后进行无害化处理,再分别储存。”青岛市中心血站成分科主任李蓓耐心地回答。“那一袋血能保存多久呢?”来自青大附中的初一学生王翊丞询问工作人员。“不同成分的血液储存时间也不同,比如血小板的保存期一般是7到9天,红细胞需要加入保养液,在零下4℃进行保存,保存期是35天,血浆需要冷冻存放,新鲜冰冻血浆在零下30℃能存放一年。”跟随工作人员的脚步,小记者们见到了存放在不同储血设备里的不同成分的血液样品。“真神奇!”小记者们发出感叹。
拍照发问做笔记 俨然专业记者
  参观完血液的分离过程后,小记者们在血站讲解员的带领下,又来到了标本冷冻保存库。“这里保存的都是临床使用血液的血样,每份血样能保存十年,一旦被输血的患者身体出现异常,就可以追溯到这里,检测是否是血液存在问题。”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向小记者们介绍。
  在检验科里放置着一台台大型的神秘仪器,工作人员介绍,这些仪器是用来检查献血者的血液是否合格。“有些传染病比如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都可以通过输血传播。在这里,工作人员对每一份血样都要严格检查,每一份血液标本要检测梅毒、乙肝等六项指标,只有合格的血液才能被分发到临床进行使用,不合格血液会被送往专业机构进行集中销毁,以确保临床病人都能用上最安全的血液。”工作人员介绍说。
  在输血医学研究所,工作人员告诉小记者们,这里主要负责配血和研究骨髓移植。“在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前,需要做组织配型,我们就需要通过对捐献者和被捐献者进行采血、提取DNA以及样品处理等方式进行检测。”工作人员介绍。
  在参观过程中,小记者们好奇地看着各种血液设备,不停地拍照,积极发问、做笔记,时不时举起手中的相机记录下感兴趣的细节。
“我长大了也要像叔叔一样献血”
  血站采血科是小记者们参观的最后一站,在这里,有八位市民正躺在献血床上由机器采血。工作人员介绍,献血者捐献的血液成分可以是血小板、粒细胞或外周血干细胞,其中捐献成分血对身体要求比较高,需要在专业的设备上完成。“叔叔,献血疼不疼?”“你献过几次血?”参观过程中,小记者们还特别采访了一位无偿献血20余次的市民,一边采访一边记录一边拍照,俨然一副专业记者的模样。
  “为了表彰献血者的奉献行为,献血者本人及家人在一定时间内可享受免费用血的优惠政策。比如,献血累计1000毫升以上的人,本人终身可享受无限量免费用血的政策。”血站的工作人员告诉小记者们。“等我长大了,也要像叔叔们一样献血。”看着献血者,小记者们纷纷说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