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30余年,致力精益求精
专访黄岛区灵珠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战为平
2015年05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战为平医生
  战为平医生正在给患者诊脉。潘旭业 摄
   本报记者 潘旭业
  每到周一,47岁的刘女士都会准时来到黄岛区灵珠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因为,每周只有这一天,中医科的战为平医生才会在这里坐诊。
  由于头晕、耳鸣等症状频发,严重的时候连站都站不起来,3年来刘女士先后去了上海、青岛的多家医院。医院的诊断结果是美尼尔氏综合征,钱越花越多,药也越吃越多,却一直不见好。今年3月初,慕名而来的刘女士找到战为平医生,没想到三副汤药下去,明显感到症状减轻了。自此,每到周一,刘女士都会准时来到这里接受复诊。
  准确地说,灵珠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是镇街一级的医院,除了口腔科、推拿科等几个“小有名气”的科室外,相对于一些大医院,患者数量要少得多。然而,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战为平医生坐诊时,前来就诊的患者一直没有间断过。
  中医,这个在我国古代传承几千年的传统医学,随着西医的兴起逐渐式微,现在又随着越来越受到认可而开始逐渐兴起。作为父辈便从事中医的战为平来说,对中医的热爱与认可可谓是渗透到骨子里。
  “人们常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确实是有道理的。因为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人身体的各个器官就是相互联系,并通过身体的症状来体现。对于疾病,中医是最自然的疗法,草药是以植物、动物为本,相比于抗生素等西药,对人体的危害也是最小。”战为平说。
  这个54岁的“老中医”,从小耳濡目染,已经接触揣摩了中医药30多年、其性格,也一如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恪守中庸,温文儒雅。见到患者总是心平气和,对症状娓娓道来,交流中更多一份宽慰与劝勉,与现在很多医生风风火火,多说几句便显得不耐烦恰形成鲜明对比。
  深受家传的战为平并没有因为自己接触中医早、接触得多而沾沾自喜,相反,他一直致力于专业的研究,致力精益求精。在滨州医学院毕业后,战为平又进修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师从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和北京军区总医院宿明良教授,深得宿教授的亲传。掌握了“四脉定证”“协调疗法”的应用,曾经发表多篇医学论文并获奖。善用“四脉定证”“协调疗法”治疗疑难杂症,尤以治疗心血管病、脑血管病、胃病、结肠炎、肝病,风湿类疾病、颈、肩、腰、腿痛,妇科乳腺病和月经病等,疗效显著。
  采访中,战为平曾经给记者讲述这样一个病例:有一位女患者前来就诊时,整个右腿连脚全鼓起了红疙瘩,而且非常痒,去医院就诊吃药也一直不见好。用中药给她治疗后,红肿的面积逐渐减少,最后只剩下了脚踝处有一个红点。后来这个患者告诉战为平,脚踝处确实被东西咬过,之前一直没在意。
  “这就是中医,病从哪来,还从哪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医治本。”采访结束,战为平意味深长地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