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胃癌进入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时代
2015年08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中国是胃癌高发区,全球约41%的胃癌患者在中国。胃癌的致病原因复杂,包括生活饮食、宿主基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由于公众普遍缺乏做胃镜筛查胃癌的意识,加之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致使60%-80%的胃癌患者就诊时已到了晚期,5年生存率低于20%。此外,传统的胃癌治疗手段并不能完全满足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需要,尤其是在标准化治疗失败后,由于缺乏有循证依据的治疗药物,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获益还不到12个月。
  晚期胃癌大多失去了手术完全切除病灶的机会,临床上应该进行系统治疗。晚期胃癌一线化疗的重要地位早已确定,传统化疗比最佳支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存期。近年来,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的应用在一些实体瘤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大大延长患者的生命。由于肿瘤的生长需要血液提供营养,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及转移的关键,如果没有血管提供氧气和养料,肿瘤就会被“饿”死。鉴于此,抗肿瘤血管靶向治疗为晚期胃癌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据介绍,抗肿瘤血管生成剂阿帕替尼,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高度选择性竞争细胞内VEGFR-2的ATP结合位点,阻断下游信号传导,抑制酪氨酸激酶的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组织新血管的生成,最终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是目前晚期胃癌标准化疗失败后唯一被证实有效的小分子靶向药物,能显著延长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本刊综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