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汽井吃“小炒”降本又增效
滨南厂优化注气管理,让稠油区块实现效益开发
2015年12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干部员工紧盯效益强化注汽管理。
   本报记者 顾松 通讯员 许庆勇
  面对一口稠油井该注多少汽、怎样注汽更高效等问题,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加强稠油生产规律研究,探索实施差异化、个性化注汽管理,优化注汽强度,细化分类注汽,让稠油注汽井从吃“大锅饭”到吃上“小炒”,在降低注汽成本的同时提升了开发效益。
  今年以来,滨南厂共实施注汽强度优化332井次,同比平均单井注汽量由3430吨下降到3164吨,稠油产量提高2.1132万吨,阶段油汽比提升0.02。
  不同油藏类型
注汽多少有标准

  滨南厂的稠油油藏,具有油层厚度、原油粘度、边底水活跃程度差异大等特点。经过31年的热采开发,已进入高轮次吞吐生产阶段,成本上升、产量下降、油汽比降低、效益变差等矛盾日益凸显。2014年,年产稠油89.98万吨,占总产量的41.4%,成本占总成本的51.2%。
  “2014年,注汽成本中燃料费为3.9亿元,占稠油热采总成本的63%”,地质所稠油室动态岗党伟介绍,“注汽量偏高成为油汽比低、稠油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制约了稠油的效益开发”。
  以往,在以产量为中心的运行模式下,确定稠油井的注汽量,往往更侧重于“经验式”的判断方法。由于标准不够精细,存在注汽量增加但油汽比却不升反降的问题。
  党伟认为,多注汽不一定多产油,关键是明确油汽比与注汽强度的关系,找出最佳平衡点,让每吨汽发挥最大效能。
  着眼于建立“合理注汽强度”实用图版,他们详细统计22个稠油开发单元356口新井第一周期的生产数据,结合油藏数值模拟结果,建立了不同原油粘度和油层厚度条件下,直井和水平井的合理注汽强度模板,据此优化投产新井和补孔改层井的注汽量。
  单10-9X33井,因高含水停井。技术人员决定对原生产层位实施注灰封堵,改新层位生产。配置注汽量时,考虑到新补孔层位动用程度低,按第一周期注汽强度标准设计,单井注汽量为2000吨。开井后,初期峰值日油20.5吨,含水68%,目前周期产油1165吨,油汽比0.58,与优化之前相比,注汽量减少600余吨,油汽比提高0.13。
  今年以来,应用“合理注汽强度”实用图版,共实施投产新井及补孔改层井22井次,平均单井注汽量2342吨,比计划下调464吨,阶段油汽比达到0.26。
不同开发阶段
汽量增减有讲究

  以往,稠油井的周期注汽量大多按递增方式确定,也就是随着生产周期数的增加,注汽量按一定比例增加。
  “这种做法未必适用于所有生产周期,特别是进入高轮次吞吐的生产井”,党伟说,“有的井,因为含水高、蒸汽波及面积基本已达极限,再增加注汽量也徒劳无功,甚至带来产量降低的负效应,导致油汽比降低”。
  为此,他们按照稠油生产的递减规律,缜密分析658口多轮
次吞吐老井的周期生产数据,把热采井按生产周期分为中前期和中后期,实施不同的注汽策略:中前期井,周期强度递增4-8%,中后期井,周期注汽强度递减3-10%。
  在此基础上,对处于吞吐中后期的油井,又根据油井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分为层间动用不均衡、受边底水水侵影响和采出程度高、亏空大3类油井,分别明确其注汽强度递减值。
  单10-35井,受边底水影响高含水停井。技术人员认为,该井多年停产后剩余油区域性富集,决定采取扶停措施。配置注汽量时,考虑到多轮次吞吐后边底水的影响,将周期注汽量由上周的4793吨下调到3200吨。开井后,初期峰值日油17.5吨,含水66.2%,目前周期产油1165吨,与上周期对比,周期增油258吨,油汽比提高0.22。
  截至目前,滨南厂已实施老井注汽强度优化275井,其中调增70井次,调减120井次,平均单井减少注汽量120吨。
不同生产小层
促进“吸收”有学问

  “井井注汽不等于井井吸汽,井井吸汽不等于层层吸汽”,对油井不同小层的吸气能力,工艺所副所长刘琳波有清醒的认识,“实践证明,采取笼统注汽,因不同小层的渗透率差异和蒸汽的超覆作用,不同小层对蒸汽的“吸收”能力大不相同”。
  这就造成,有的小层“吃”得多、“吃”得好,前期产油多,但后期采收率接近极限时,却能抢“食”、不出力;有的小层却不够“吃”、“吃”得差,生产能力低,得不到有效利用。
  为此,他们转变笼统注汽的观念,树立精细化分注的理念,在优化注汽强度的同时,针对油层多、差异大、含水高的老井,采取选层注汽、分注合采和氮气泡沫调剖等技术,实现精细化、个性化注汽,把蒸汽注入到它应该抵达的小层,改善油井吸汽效果。
  郑36-5-11井,实施氮气泡沫调剖后,注汽量比上一生产周期减少824吨,阶段性增油1052.5吨,综合含水降低17.2%,阶段性油汽比提升0.38。一年来,共实施氮气泡沫调剖10井次,累计增油2107吨,综合含水下降8.9%,注汽量减少6689吨,阶段油汽比提高0.12。
  截至目前,这个厂共实施改善油井吸气效果措施72井次,阶段增油8613吨,平均单井减少注汽量322吨,阶段油汽比提升0.08。
  此外,他们制定执行《滨南采油厂注汽运行管理细则(暂行)》,严细各类注汽施工节点质量标准,强化沿程保温措施,沿程热损失降低2.1%。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