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老人突变“面具脸”
被当作抑郁症治了许久,却原来是帕金森病
2016年04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4月7日讯(记者 孔雨童 通讯员 叶杏) 一名原本能歌善舞、热爱生活的老人,突然开始面部僵硬,做不出自然的表情,甚至因此陷入抑郁,被当作抑郁症治疗了许久。直到近日,老人来到烟台山医院才被确诊为帕金森病。本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医生介绍,不同早年大众只是从新闻上听说“拳王阿里”“数学家陈景润”得了这种疾病,帕金森病在老年人群体中已经日益高发。
  65岁的莱阳市民刘女士原来爱好唱歌,并加入了艺术团到处演出。一年前她开始莫名心情烦燥,全身僵硬,脸部甚至做不了自然的表情成为“面具脸”。家人一度以为,老人得了
精神类疾病,一度带着老人看了许多治疗抑郁症的门诊。但随着时间推移,老人病情日益加重,连翻身、穿衣服基本的动作也做不了。近日,老人来到烟台山就诊,才被查出是帕金森病。因为开始了对症治疗,老人一周就可以自己走路了。
  烟台山医院神经内科于天霞副主任告诉记者,帕金森病是一种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早期手脚僵硬、动作缓慢和震颤,中晚期出现起步困难,身体易失去平衡等。病人疾病中晚期运动能力受限,生活往往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顾。对病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危害。
  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帕金森病患者有增多的趋势,而且发病日益年轻化,有10%的帕金森病患者小于50岁,烟台山医院接诊的最小的帕金森患者仅28岁。
  于天霞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决定治疗效果和愈后的关键。许多早期、症状较轻的帕金森病患者常以为动作迟缓、身体僵硬或者手抖是老年人的正常老化现象,尤其是有些患者仅有动作迟缓而无手抖时,忽略了就医,使患者没有得到及时和规范的治疗,导致身体功能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病程长,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和医疗负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后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肺炎、骨折等,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
  于天霞副主任建议市民当出现运动迟缓、震颤、肌肉僵直、肌张力增高、姿势异常等症状应及早就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