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车库收费员:外面万家灯火,我在地下感受亲人的温度
2016年05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力生
  咚-咚-咚,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外面噼里啪啦的礼花声格外热闹,我低头看手机,孩子发来一条短信:“爸,过年好,我们这会儿下饺子呢,您在外面多保重!”我的心里袭来一阵暖意,翻出5岁小外孙的照片看了看,又赶紧放下手机。来上夜班前,我已经和家里人都视频过了,欢声笑语还回荡在耳畔,但眼前已是空旷的车库。因为是除夕,事情格外少,外面的热闹和车库的寂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是我今年春节在青岛一家商场地下车库工作时的经历,我们这行一般不休节假日,因为忙呀,节假日车流更多,不加班就不错了。虽然我已经55岁,但因生活所迫,不得不离开唐山遵化老家,辗转过很多城市,一年回家不超过两次,今年初我调到济南万达广场地下车库后,至今仅能从手机中感受亲人的温度。
  我在地下车库工作是从去年12月开始的,我选择这项工作,因为相对稳定,不需要到处奔波,每月有两千多收入。
  寂静,一片寂静;漫长,特别漫长。这样的夜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却给我以压抑感。晚上值班,两个停车场出口只开放一个,所以偌大的空间里,只有我一个人。我坐在椅子上,看着车库里明晃晃的灯,迷迷糊糊间有些不真实感,头脑中跳出无数遐想。
  要是在农村老家,这时应该能听得到几声狗叫吧,家里人都进入甜蜜的梦乡了吧。恍惚间又想起以前在唐山铁矿和工友们一起工作的日子……虽然我白天会补觉,但是上了年纪,实在困得不行了,坐着就睡着了。
  大多数时候,我是强忍着困意的,起来抽根烟,喝杯茶提提神。车库里闷得慌也只能在岗位周围的一小片区域走走,不能到地上去,要看好钱呀。收的停车费虽然金额不大,但也不敢有一点闪失。
  不知这八小时是怎么一分一秒过去的。当出口处渐渐透出亮光,黑夜逐渐褪去,指针指到八点钟,我终于下夜班了。一走出停车场,明晃晃的日光我不禁眯起眼睛,大口呼吸了下外面的空气,总有种满血复活的感觉,情不自禁地感慨:新的一天又来啦!
  我一周上六天班,白班中班夜班三个人倒班。虽然夜班难熬,但我更喜欢夜班,因为白班(8:00-16:00)的忙碌是截然不同的工作状态。
  “明明刚开进来,怎么可能超时呢?”一天下午四点多,一位四十多岁的男车主得知自己停车已超15分钟,需要交两元停车费后,大声嚷嚷了起来。
  而我的电脑上清清楚楚地显示着17分钟。“这个时间是电脑计算不是人工计算,不会出错的。”我指着电脑屏幕,耐心向他解释。他无话可说,交钱离开。“下次记得看好时间,14分就赶紧出来。”我冲着他的车屁股说。
  虽然偶尔会遇到一些执拗的车主,但是大部分车主脾气很好,很配合工作。“您好”“慢走”是我工作时说得最多的话。在每天下午四五点时,这两句文明用语说出口的频率之高,已经让我达到了不由自主的境界。
  万达广场地下一层还有个超市,所以每天的车流量都挺大。在最忙的下午四五点钟,排队缴费的车子连成一长串,跟大马路上堵了一整条街似的,那会儿得忙好久不沾凳。所以有时候上白班本来4点可以下班,还得额外加班。
  白天不忙的时候,我也不能玩手机,因为头顶上有监控,一整天被人监视着,也觉得怪怪的。我曾经担心常年汽车迎面而来,汽车打强光对眼睛不好。但是工作之后,我发现不存在这一问题。虽然强光能够使开车的司机清楚地看到前方的障碍物,但是在通过收费站这一段路,司机们都不会开强光,对眼睛的刺激比较小。就是车库在地下,常年空气不流通,而且汽车排放尾气对身体有害。所以有时候待得久了,就会渴望到地面上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我没接触这份工作之前,还不屑一顾地说:“不就是站岗吗,谁都会。”工作之后才深刻地认识到,虽然每一天从岗前开车扬长而去的都是过客,跟我的生活不会有太多的交集。但是我把这个岗站好了,他们的一个微笑或者一句“谢谢”,都是对我工作的极大肯定。
  (整理 本报记者 范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