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牛场还是银行要了他的命
陕西一乳企负责人自杀,生前四处借钱自救
2016年06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圣丰乳业曾经非常红火,是当地一代人的记忆。 资料片
     在陕西宝鸡,家喻户晓的“小花牛”酸奶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近几年,生产“小花牛”的圣丰乳业却陷入经营困境。5月底,网传其负责人权天林自杀。6月1日,当地警方已确认权天林系自杀身亡,原因尚不明确。权天林遗书中称,“牛场要了我的命,农发行釜底抽薪”。有分析认为,权天林自杀或因企业资金链断裂,其个人悲剧折射出目前中国乳企面临的生存困境。

  “我害了大家
来世相报”

  5月30日起,当地知情人士爆料,由于银行催贷催得紧,陕西圣丰乳业老总权天林不得不借高利贷;银行承诺先还贷再续贷,但用高利贷还了银行贷款后,银行却停贷。迫于高利息和催贷压力,权天林选择了自杀。
  6月1日上午,扶风县公安局证实,权天林确系自缢身亡。5月25日晚,公安局接到圣丰乳业员工报警,称权天林当日失联,后家属发现其所驾车辆及遗体。 
  “我们只能确定权天林是自缢身亡,至于自杀原因,我们不清楚。”扶风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权天林驾驶的别克轿车后备箱内有一个小皮包,家属在里面发现一封遗书,内容为:“牛场要了我的命,农发行釜底抽薪,我害了大家,来世相报(遗书原文无标点符号)。”
  对于权天林自杀原因,该厂领导婉拒了媒体采访。
在县里颇有口碑
员工对其赞誉有加

  1日下午,坐落在扶风县绛帐镇的圣丰乳业笼罩在雨雾中。厂区内,年近7旬的老职工权师傅谈起权天林自杀一事,老泪纵横。他说,现年59岁的权天林对职工非常好,性格要强,勇于担当。2013年前后,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没有人愿意再买“小花牛”了,不得不向银行贷款。
  权师傅说,目前他们已停发工资3个月了,但厂里照常生产,事发前权天林还四处奔波借钱。其他多位职工对权天林也都赞誉有加。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圣丰乳业是一家股份制民营企业,前身是一家村办企业“谷物蛋白厂”,1998年前后改建为如今的圣丰乳业,权天林是厂长。2004年,权天林成为董事长,直到2012年,圣丰乳业都非常红火。权天林在扶风县成了很有名望的民营企业家,而且他为人仗义,别人有困难,他经常解囊相助,在扶风县有口皆碑。因此,权天林自杀身亡,大家都很吃惊,感到十分惋惜。
  该人士透露,近几年,圣丰乳业因经营困难,向农发行贷款1800万元,极有可能也向其他银行贷款;此外,权天林求助于民间借贷,借贷金额在2000万元左右,其中最大单笔为300万元。
银行否认“逼死人”
称圣丰挪用700万贷款

  事发后,中国农发行扶风县支行称,“农发行逼死权董事长”与事实不符。今年一季度贷款风险排查中,该行发现圣丰乳业未按借款合同约定用途使用,700余万元贷款挤占挪用于圣丰乳业股东投建的奶牛场。按银监会《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该行集体审议,同意在问题整改到位后给予该公司续贷,但圣丰公司未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到位。今年5月1日,圣丰乳业向该行承诺整改,将于10月底前以变卖奶牛场的资金归还农发行被挤占贷款不少于300万元。
  5月4日,农发行扶风县支行向圣丰乳业发放贷款250万元,按照《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借款人应采用委托支付方式支付资金,企业想用此资金归还贷款,不符合银监会的规定。同日到期贷款500万元,虽已审批续贷,但圣丰乳业主要股东不能就个人担保达成一致,致使贷款无法发放。
         据华商报

地方乳企,寒冬已至
  资料显示,圣丰乳业是集生产、养殖、科研、销售于一体的地方乳制品加工企业,年生产各类乳制品3万吨以上,包括“法门寺”牌系列奶粉、豆奶粉、“小花牛”牌系列酸奶、纯牛奶等。
  陕西省乳品安全生产协会秘书长王伟民表示,权天林之死,折射出陕西乃至全国乳品企业目前面临的生存困境。整体经济下行,行业不景气,进口乳制品的冲击等因素,造成一些乳品企业销售不畅,一些中小型乳品企业面临的困境更严重。
  乳业消费终端疲软、线上线下打折促销、跨境电商强势来袭、国家监管政策步步收紧……2015年以来,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价格呈现全面下降态势,多家乳业上市公司发布盈利预警。
  从去年到现在的整体情况来看,国内除了伊利的业绩还算不错外,其他乳制品企业的业绩纷纷下滑,仓库里目前积压了很多的成品和大包粉,目前也是没有能力消化那么多的原奶,限收拒收国内原奶收购也是没办法的事。
  以国内大型养牛企业现代牧业为例,该公司发布的一季度报告显示,前3个月净利润为5569万元,去年同期为2.19亿元,下滑幅度超过了七成。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实是,目前很多乳品企业库存很大,来自农业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行业原料奶粉库存约50万吨,是正常库存水平的3倍,折算后相当于全国生鲜乳年产量的10%。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说2014年的杀牛倒奶事件来源于个别小农户缺乏养殖经验,那么2016年将要面临的是行业的整体衰败,甚至崩盘。如果应对不好,以后中国人喝奶的问题就交给外国人了。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过剩产能退出是行业走出寒冬的必经之路,众多中小企业面临生死考验。随着行业价格去泡沫,过去单纯依赖渠道暴利支持的小品牌乳业将退出,只有拥有品牌和资金优势的龙头企业才能存活到最后。
  据华商报、中国食品安全报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