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现实在爱与恨中选择
2016年06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丛 媛(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
  蒋悦的讲述为我们描述了一段新时期的“陈世美和秦香莲”的故事,但这段故事里的陈世美没有包公将其斩首,反而理直气壮地回来了,并要求秦香莲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们负担他及他在外面和别人生的孩子。这样的桥段很像电视剧里编剧给我们演绎的不可思议的情节,也难怪蒋悦愤愤难平。我们很理解蒋悦的内心因从小遭到父亲的抛弃而留下的心理创伤,22年了她都无法释怀。其实今天蒋悦面临的问题并不复杂,如果没有判断错的话,她内心的抉择很清楚,那就是“绝不会原谅那个伤害过自己和母亲的人”。但她之所以纠结,是因为自己的母亲要求她去原谅帮助那个自称是自己父亲的人,“我又气又恨,心疼妈妈的‘圣母心’,明白姐姐们的为难。”如果没有母亲和姐姐们的哀求,蒋悦的决定是不会犹豫的。
  那么蒋悦究竟该如何做出抉择?这个决定只能由她自己来做,我们所能做的是对她所产生的情绪及困扰进行疏导。首先,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的经历和关系,决定了这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这是临床心理学的一个基本理论,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很大的创伤和打击,可能会产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当然,事情总会有例外,我们也能见到一些人,他们虽然童年非常悲惨,但却依旧拥有健康的心灵。关键是要教会这些有悲惨经历的人如何面对自己的经历。
  蒋悦的父亲以那样一种方式离开,是“非常让人气愤”的事。这些事情已经发生了,而且过了这么多年,成为了一个永远无法更改的事实。但蒋悦的问题是要和这些事实“较劲”,这是她产生愤怒情绪甚至可能会有心理问题的核心原因。换句大家都听得懂的话说,就是蒋悦总要去问“为什么?”其实,当她还持续追问“为什么?”“我怎么会有这样的父亲?”的时候,这就是在与事实较劲,也就是不接受这个原本已经发生了22年的事实,要知道,她越想否认这些不堪的事实,这些事实对她的消极影响也就越大。比如,要压抑自己的愤怒,为自己的决定找理由,她希望她的决定能争取别人对她的认可,起码是姐姐和妈妈,“不是我冷酷,不管他们,而是他当初实在……”当她们不按自己的要求回馈、反而劝她原谅帮助伤害过她们的人时,这就令她更加受伤。其实当你坦然接受这一切,接受已经发生的一切:父亲为了要儿子可以不顾一切,母亲原谅父亲没有条件……你会发现一个事实:尽管你的人生缺失了父爱,但是你仍然可以好好地生活着,你上完了大学、有自己的厂子,你可以为自己负责任,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只是你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母亲和姐姐也受到了伤害,但她们选择了饶恕和原谅。当一个人内心爱的力量大于恨的力量时,他们有能力选择宽恕,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过错。明星孙俪也曾不能原谅抛弃她和妈妈的父亲,但丈夫邓超给予她劝勉,她意识到自己的血脉里流淌着父亲的血,骨肉之情激发起她内心的怜悯,当她得知父亲与再婚的女人生活窘迫时,她依然放下了恨,选择了宽恕和帮助。当然,你有理由表达你的愤怒,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只是一个人内心被恨捆绑时,是不快乐的,家庭也是不幸福的。因为“恨能挑起争端,爱能遮盖许多的罪”。
  因此,蒋悦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在恨与爱之间,不是道德绑架。当你有能力选择爱的时候,你的内心才真正释放,内心的力量才是强大的。“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计算别人的恶……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愿蒋悦及家人幸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