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政治正确”的糊涂起点
2016年06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震惊世界的奥兰多枪击案作为“9·11”事件后美国遭受的最严重恐袭,除了谴责恐怖分子,很多人将怒火喷向了奥巴马政府,谴责其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依然不肯在声明中点出恐怖袭击者的族裔和宗教背景。而正在竞选总统的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揪住了这一点,宣称一旦他当政将“拒绝‘政治正确’,重新成就美国的伟大。”“政治不正确”的特朗普崛起,足见不少美国人受够了美式“政治正确”。
  什么是美式“政治正确”?在美国,少数族裔、同性恋、非基督教徒等人群被视为“弱势群体”,普通人在提到这些问题时必须小心,稍有不慎就会被扣上“歧视”的帽子。近年来,反思美式“政治正确”是否矫枉过正的声音不绝于耳,有人正是过分强调“政治正确”,让美国无法有效防范恐袭。而这种观点最近一再得到佐证,不久前发生的圣贝纳迪诺枪击案,根据后来披露的消息,有邻居声称看到凶手在后院鼓捣可疑装置,但因担心被批评为种族或宗教歧视而没有告知当局。而此次奥兰多枪击案,更是一口气触碰了族裔、同性恋、非基督徒三个敏感点,美式“政治正确”看来出了大问题。
  保护“弱势群体”没错,但像美式“政治正确”这般对“弱势群体”保护到近乎偏袒的程度则有点邪门。这就让人不禁好奇,美国人的这种习惯到底怎么来的?一般观点认为,美式“政治正确”是上世纪60年代黑人人权运动勃兴后产生的。这种说法给人一种暗示:“政治正确”是美国在和平年代做出的理性选择,是社会进步。然而,上世纪90年代,美国史学界曾有另一种假说,认为“政治正确”起源于二战中美国一次被迫的抉择。
  1942年6月2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美军开进底特律,平息当地持续多日的黑人骚乱。然而,事件平息后所打的笔墨官司却让美国政府尤为棘手——因为领导这场骚乱的黑人领袖被捕后宣称,骚乱是由当地的纳粹分子率先挑起的。当时,底特律是全美仅次于纽约的德裔移民聚居地,二战前的底特律还是美国右翼政党“德美党”的主要活动中心。
  不过,说纳粹分子蓄意挑起骚乱很不可信,因为自珍珠港事件后,来自“轴心国”的移民在美国过的是低人一等的日子,日裔美国人被送进类似集中营的“集中居留地”看管,而德裔美国人虽因数量太多而逃过此劫,却也备受歧视。有观点甚至认为,底特律骚乱的真相很可能是:当地一些黑人在看到德裔美国人地位下降后,决定对其进行报复或单纯觊觎其财产。
  不管真相究竟如何,罗斯福政府最终认识到:美国支付不起把事件真相查个水落石出的成本,因为1942年的“轴心国”正处于极盛期,希特勒兵临莫斯科城下,而日本则统治了半个太平洋,这时美国急需标榜自身“种族平等”以抢占道义制高点。此时,如果做出倾向于德裔美国人的裁决,不仅会给人留下“种族歧视”的口实,更可能引发全美更大规模的黑人骚乱。几经权衡,罗斯福决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参与骚乱者予以从轻处罚,而媒体则在政府战时新闻管制的钳口下,被要求做“中立”报道。于是“种族骚乱”这个各打五十大板的词汇第一次登上了报纸,并从此成为了美媒常用词。
  1942年底特律骚乱在罗斯福政府的努力下淹没于后来的战火中,以至于今天很少有人记得它。然而,它的影响极其深远,参加骚乱的黑人不少成为1967年底特律大骚乱的主力军,美国部分少数族裔暴力违宪的传统从此养成。而美国媒体则在“战时管制”中养成了对“反歧视”特有的敏感性。
  今天回望底特律骚乱中美国政府的作为,我们也许应该说这是罗斯福总统任上少有的重大败笔之一。因为他的“糊涂僧判断糊涂案”,也许节约了美国的战争成本,却违反了一个常识:任何一个公民都不应以任何理由侵犯另一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哪怕他打出的幌子是“反歧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