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就要攻克致贫的“盲点”
2016年06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曰章

  包村扶贫是解决农民贫困问题的一大途径,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殷切关怀,也是农民希冀走向富裕的热切期盼。
  自章丘包村工作会议结束后,引起了各单位或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包村扶贫工作立即行动起来并列为各单位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所有包村扶贫单位中,最为亮眼的就是教体局,其重视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局领导不但在第一时间指派了包村联络人到一线点,而且在繁忙之中也亲自到一线莅临指导并与贫困群众交流,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贫穷的家庭却有千差万别”,都是因为这个“穷”字而变成了他们幸福路上的绊马索。要想解开这个贫穷的结并不难,难就难在不能让他们一时受益之后再次走向贫穷。换句话说就是要找准致贫的“盲点”,打开贫穷的“死结”,让贫穷人家不再走回头路,真正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教体局领导和包村联系人在实际考察和寻访过程中,找到了所包村子上射垛的“盲点”和“死结”:劳动力缺乏、产业薄弱、交通不便等。扶贫先扶心,扶贫要精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们经过深思熟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周密安排,严格实施计划。通过因地制宜(打造上射垛自然风光名胜区);精准施策(开设青少年素质拓展训练基地);创新突破(“微电商学院+生态农场体验店”项目)等,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结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可以说在全市所有包村工作组中成绩最为突出,进步最为明显,后劲更为强劲。
  城里人能吃上偏僻的上射垛豆腐了,是因为电商举措的劳苦功高;孩子们能够在大人的陪同下参与自己的小田地耕作了,这是拓展训练的延伸和体验。按照指路牌可以徜徉乡间小路,欣赏自然风光,享受临水之乐,这是因地制宜的创新。通过一系列的实施,当你再次走进上射垛时你会大吃一惊,不再是原来的它,真的是变化太大了。
  据悉,各个单位的包村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已经做出了一系列的成绩,教体局的模式可以借鉴和创新,要说是以此为样板也不为过。相信随着包村扶贫工作的继续开展,让贫困“盲点”彻底消失不再是梦,脱贫的祈愿指日可待,一定能够实现,也一定会实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