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
2016年06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日发现代新型纺织科技园项目。
     文/片 本报记者 凌文秀 通讯员 沈晓星 楚诗韬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高新区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截至5月底,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2.04%,完成年度预算的46.93%,超过时间进度5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同比增长32.42%,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91.62%;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工业投资完成20.08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70.1%,列入市重点的10个大项目总投资163亿元;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共储备项目89个,其中过亿元项目64个,过5亿元项目14个,一批高新技术项目扎实推进。
  “十三五”伊始,高新区提出了围绕“打造产业高地,建设富美新区,三年跨入国家级高新区”的总目标。2016年,高新区将科学谋划,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实施产城融合战略,重点破解资金难题、抓好发展现代服务业、抓好美丽乡村行动、抓好民生事业,补齐发展短板,全力建设“科技新城、创业新城、产业新城”。
引进“高”“新”项目,打造工业经济新引擎
  “我们把技术创新作为突破重点,科研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6%,已取得技术专利和科技成果70多项,其中喷水织机节能环保、自动化程度高、高速高效,属于光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产品,达国际先进水平”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总工李子军介绍。
  高新区加快重点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发展,重点推进以华建仓储、诺伯特机器人、日发纺机等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鲁西集团为主的化工新材料产业,以聊城高新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博奥克生物科技、凯维信医药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以智慧城市建设、九州研发中心、高新科技城为平台的信息技术等四大产业,不断完善和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规模和企业资源整合能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围绕“高”、“新”引进项目,在科技含量、亩均投资、产出效益上自抬标杆,着力选择高端优质项目。高新生物中心、日发纺机、鑫亚发动机、宏运达电梯、金泰节能装备、大商微电机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顺利建设完成。
  高新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采取多种形式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努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京畿道产业园、高新科技城、九州研发中心等项目为载体,提供孵化服务平台。去年以来,完成10家企业股份制改造,目前,近10家企业股权融资6000多万元,今年将突破亿元。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的载体,两者不可分割、互相影响。”高新区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说,高新区着力打造聊城最能体现创新发展能力、最能代表现代化城市形象、最能彰显时代特色的生态美丽新样板,建设一座生态科技新城。
  高新区让落地的每一个项目都符合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在厂区规划中留足绿地,既满足生产需要,又与城市风格融为一体。同时,结合位于“聊茌东”都市区核心位置的优势,进一步完善高新区总体规划,有效破解城区规划空间约束、环境容量约束和融资总量约束;以“一心、两轴、三区、七园”控制性详规为引领,适度超前,分步实施,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周边环境,提升区位优势。
  高新区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突出华建1街区项目,加快沿长江路“金融街”建设,吸引银行、保险、担保、证券、投资等各类金融机构入驻,建成聊城市金融区域服务中心;以提升区域服务水平为目的,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突出建设鲁西质检中心项目,完成中小企业公共信息及能源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工作。
  推进高新区、聊城大学--中国智慧城市研究院和国内龙头智慧城市建设企业的战略合作;以提升休闲娱乐水平为目的,突出建设古漯河综合旅游开发项目以京畿道产业园、九州洼创业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大力推进“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
  服务业一直是项城市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是当地经济发展的“短板”。近两年,高新区把特色商业区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整合有效资源,努力打造集商贸、商务、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科技、信息、金融为一体的高端服务业集聚区。
重视规划布局,建设生态科技新城
发展惠及民生,落实各项保障政策
  高新区突出特色,推进小城镇建设,依托千亿化工产业园打造顾官屯产城一体示范镇;建成2至3个观光农业示范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利用3年时间完成3个乡镇117个行政村25704户旱厕改造,今年完成8500户以上,进一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做好农村危房改造,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推进路域环境提升工程,进行全方位的绿化、美化、净化,确保文化广场全覆盖,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着力办好民生实事,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落实学前教育行动三年计划“四大工程”顺利开展,总投资7386万元;完善分级投入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体系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开展创建华山路示范街、示范店活动,开展“五小行业”示范点创建活动;深化社会救助工作,建立低保对象长期公示制度和低保信息核对机制,积极推行“个性化”的托底救助;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重点扶持小企业和微型企业;抓好许营西瓜产业,建设西瓜基地、展示中心,发展精致农业、观光农业,推进九州洼片区项目建设,把总占地3600亩的九州洼打造成集养老医疗、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民生安置等于一体的生态综合项目。
围绕“4321”重点思路,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经济新常态下,高新区抓好新旧动能转换,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用科技和制度“搭台”,让各类市场主体“唱戏”。一方面重点突出重点区域“走出去”招商活动,一方面将产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高度重视园区建设,搭建招商新平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高新区制定了“4321”招商目标,即确保全年储备40个在谈项目、30个招商重点项目、20个签约项目、10个落地项目,确保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5.5亿元。高新区围绕京津冀、珠三角开展招商活动,魔方新能源电池、爱立信手机平板电脑等多个高科技项目成功落户高新区,“走出去”招商取得明显成效。
  在重点区域的招商工作中,瞄准招商产业链上的关键项目,开展自主招商活动,以优质高效投入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高新区、树立园区产业布局定位“一盘棋”思想,以产业链为纽带,纵向拉长产业链条,横向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主导产业突出、同类行业集聚、配套企业完备的产业集群,实现产品之间内部循环、企业之间互补循环、产业之间链接循环,降低企业成本,抱团取暖打市场的效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