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卫生计生完美收官“十二五”
件件实事合民意惠民生暖民心
2016年06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义诊服务暖人心。
     本报通讯员 王长新 记者 王尚磊
  五年,创新发展,透过我们的笔端,见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深入发展;五年,协调发展,通过我们的眼睛,见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础的夯实;五年,开放发展,跟随我们的脚步,见证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实现;五年,绿色发展,通过我们的镜头,见证医疗环境的改善,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五年,共享发展,通过我们的感受,见证全市卫生计生人以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人口素质为己任,全面两孩的实施、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的融合等等,走出了一条合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卫生计生发展之路……
   站在“十二五”和“十三五”交汇的节点,聊城卫生计生人再次启航,书写下一个聊城卫生计生的辉煌。
  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显著提高

  从居民健康状况改善指标来看,全市人均期望寿命从2010年的76.5岁提高到2015年的77.81岁,比“十一五”末增长1.31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分别降至3.14‰、4.07‰、5.5/10万,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  
  先后争取国家、省里的投资项目93个,投资6.5亿改造建设县级医院9所、乡镇卫生院62所、县级疾控机构2所、卫生监督机构和医疗急救中心8所,改扩建业务用户面积29.7万平方米,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达标率100%;全面完成了16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4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投资1.05亿元,建设了1500所标准化的村卫生室,覆盖了所有行政村的目标。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总值46.15亿元。120院前急救服务台统一调度全市37所急救站,配置院前急救车辆125辆,急救人员700人,已受理急救电话3350368次,出动车辆743068次,救治患者645897人。组建了万人“奉献爱心应急血库”和300余人的“稀有血型”档案库,在2015年全国无偿献血表彰中,聊城市共有1463人获得“无偿献血奉献奖”,连续6次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持续深化

  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3项基本原则,突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实现了阶段性目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全覆盖。全市16家县级公立医院进行了综合改革试点,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破除了以药养医机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机制巩固完善。在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省统一规划的1490所村卫生室、规划外的34所村卫生室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全部网上统一采购,集中配送和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大幅下降。
  2012年,在全市县乡公立医院机构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模式,成立医患维权协会,建立健全了医患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东阿县作为全省第一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在全省率先进行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取消了院长行政级别,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市卫生计生委被中国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委员会评为“2015年全国医疗卫生改革示范单位”。东阿县作为全国县级医院的唯一代表在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显著提升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聊城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为全省首批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之一,跻身全国地市级城市综合医院前十强,在鲁西和冀鲁豫3省交界地区的技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聊城市人民医院、聊城市中医医院分别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率先成为鲁西及周边市中唯一实现市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双三甲”市;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通过“三级综合医院”评审;18家医疗机构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东阿县人民医院成为全省参照三级综合医院管理的首批二级医院之一。
  出台了《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引导医疗机构通过联合、托管、技术协作等形式,“上挂下联”建立多个医疗联合体,城市医疗机构已通过托管、技术协作等形式,与基层、民营医疗机构建立医疗联合体7个。市二院全面推进集团化建设,对上加入省立医院集团,对下已与河北、河南、德州12家县级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初步建成了覆盖冀鲁豫三省交界的医疗联合体。开展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探索县管乡用、乡招村用的卫生人才管理模式。全市共建成国医堂118家,基本实现了乡镇卫生院国医堂建设全覆盖。聊城市在鲁西和冀鲁豫三省交界的医疗卫生新高地地位得到巩固,区域内技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2014年聊城市被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授予“全国医改便民(惠民)典范市”。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逐步完善

  以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为目标,持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争取国家、省里的投资项目,投资6.5亿改造了9所县级医院、62所乡镇卫生院,全市126所乡镇卫生院全部建起了门诊楼、病房楼,业务用房达标率100%;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全市16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4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全面完成,新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实现无缝隙覆盖;村卫生室网底建设更加牢固。2010年,纳入省统一规划的1490所村卫生室提前一年完成建设任务,建设总投资1.05亿元,改扩建业务用房面积达2.2万平方米,达到了覆盖所有行政村的目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项目规范扎实开展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项目经费由2009年每人15元增至今年的40元,城乡居民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免费、公平、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目前,全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人数530.93万人,建档率达88.8%,预防接种建证率达99.35%,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上级要求。连续多年实现重点传染病“无暴发流行”目标。在全市开展了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创建工作,目前已建成47家,在建10家,数量与比例都走在了全省前列。爱国卫生运动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2011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第一次复审;2015年,成功蝉联“国家卫生城市”殊荣。
低生育水平
持续稳定

  严格落实人口计生工作“三不变、四到位”的要求,坚持和完善人口和计生目标责任制,狠抓职责落实。平稳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全面两孩政策顺利启动,连续多年保持低生育水平。扎实推进计生服务管理改革,创新实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六大工程”,完善计划生育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每年市委、市政府总结表彰大会或全市卫生计生工作会上,市委、市政府根据计生责任不到位的单位,视情况实施重点管理、黄牌警告、重点关注或通报批评,并对相关责任人落实了“一票否决”,性别比较“十一五”末下降明显。
  积极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明显,扎实推行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项目,出生人口素质等到有效提升。积极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利益导向政策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标准逐年提升。全面落实生育服务证改革措施。结合市纪委巡查,进一步简化手续,优化流程,制定便民利民措施,切实解决群众办证难问题。组织开展流动人口计生关怀关爱专项行动。东昌府区深入扎实开展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工作,调查数据质量进入全国前十名。
城乡健康知识传播体系
日臻完善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农民健康服务行动惠及千家万户。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聊城市就实施了“全民健康工程”,从农民健康服务行动、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巡讲、举办干部保健大课堂3个层面展开工作。
  实施“全民健康工程”。至2014年,全市农民健康服务行动共为农民诊断疾病42963人次,健康查体129935人次,发放健康教育资料226881份,建立健康档案136343份,为农民节约医药费近4568258万元。培训乡、村卫生技术人员8000余人次.组织健康巡讲。至2014年,组织健康教育巡讲团及医疗单位健康教育专家开展巡讲活动5147余期,免费发放健康教育资料83万余份,39万多人次直接受益。先后邀请19名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保健专家,开办28期健康知识讲座,3万多人次直接受益。被省卫生厅原厅长包文辉赞誉为一项创新性举措,省卫生厅以转变服务模式的典型推荐到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开展“赶大集、送健康”活动。全市各单位开展活动264次,选派医务人员1921人次,义诊29257人次,发放健教材料近8.5万余份,赠送药品价值6.2万余元。开办“农民健康大讲堂”,推出全新健康宣教栏目《健康聊城》,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群众关注的养生保健、疾病预防等知识进行权威解读。2012年,聊城市健康教育工作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山东省健康教育优秀单位”称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