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应为居民纳凉多提供方便
2016年06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中医常说“夏病冬治”,如果多数居民夏天无处消暑纳凉,则说明城市管理部门之前没有做到未雨绸缪。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多一些反思和行动,而不是以几个“高温预警”了事。
  昨日夏至。省气象台预报,近期山东多高温雷雨天气。雨后的溽热最是难熬,此时如何方便公众消暑纳凉也当成为政府部门的民生议题。
  通常来说,居家降温的便捷方法就是开空调。但是,不少居民还没有条件或者还不舍得使用空调,比如工地上的农民工、集体宿舍里的大学生、城市里的低收入群体等。此外,居民大面积使用空调降温也不利于城市的节能环保。城市管理部门应该调动更多的公共资源,为居民的消暑纳凉提供方便。
  很早之前,一些城市就曾倡议沿街商家为环卫工提供纳凉点,但是这些活动很多都不被领情。因为,在城市里需要随时纳凉的绝不仅仅是环卫工,如果大多数沿街商家对市民蹭凉都有抵触情绪,环卫工必然也受不了被人“另眼相看”的感觉。
  一些沿街商家之所以不欢迎市民蹭凉,主要是考虑到经营环境、成本和安全等问题。之前,媒体屡次报道市民到银行大厅纳凉被拒的事件。尽管舆论会对不够开放的沿街商家提出批评,但是终究不能强人所难。要有效解决居民集中纳凉问题,不能单纯地指望沿街商家发善心,更应该由政府部门调动公共资源,及时向市民开放。
  现在很多城市都建设了不少公共文化设施,比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这些场所的重要功能当然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但是在炎炎夏日,很多居民对纳凉的需求可能压倒了对文化的需求,他们到这些场所也许只是为了凉快一下,休息一下。这就需要以上场馆对那些看上去不像“文化人”的纳凉者多一些理解和包容。毕竟,公共服务设施为公众消暑纳凉提供方便也是理所应当的。
  当然,也有一些城市可能根本就调动不了多少能供市民消暑纳凉的公共资源。一些地方的公共服务设施被过度商业化,能租的地方都租出去了,根本就没留多余空间供市民消闲。像各地配套建设的人防工程,其实是最适合居民度夏的场所,在这些场所消暑纳凉既不浪费能源,也不对其他居民造成干扰。但是,这些地下空间平常都被用作商场、停车场和库房了。
  中医常说“夏病冬治”,如果多数居民夏天无处消暑纳凉,则说明城市管理部门之前没有做到未雨绸缪。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多一些反思和行动,而不是以几个“高温预警”了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