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金屯镇贾楼村有位“担当作为好书记”
他一上任,村民生活大变样
2018年07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杨连祥(右一)在村民家里交流。
     文/图 本报记者 贾凌煜 通讯员 薛海波 徐邦辰 孙欣

  三年前,杨连祥弃商从政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不仅进村的水泥路修通了,村民们也有了自己的休闲文化场所,并喝上了自来水。如今,贾楼村已从一个信访不断的后进村变成和谐文明村。7月1日,时任嘉祥县金屯镇贾楼村党支部书记的杨连祥,被评选为山东省“担当作为好书记”。

  自来水通到家
不再上山挑水吃

  金屯镇是距离嘉祥县城较远的镇,贾楼村又是金屯镇最偏远的村之一。一直以来,贾楼村的发展都较为落后。不只是进村没有水泥路,直到今年,村民们甚至还没吃上自来水。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贾楼村村民都很高兴,水管终于通到家里了,用不了几天,自来水就能哗哗淌出。“通知每家每户交钱,不到两天就交齐了。”村党支部书记杨连祥介绍,贾楼村有280多户村民,800多口人,这次是办事最心齐、最利索的一次。
  原来,贾楼村的地下水是碱性水,水质差,只能洗衣刷碗,却无法饮用,村民们只能从三公里外的山上取水吃,生活极不方便。“每周至少上山挑一次水,我们这最大的特点是每家都有俩这么大的水桶。”看着厨房里新通的水管,村民张大爷不禁感叹,这俩大水桶可能要“下岗”了。
  贾楼村村民能吃上自来水,受益于城乡一体化供水项目。杨连祥说,每当看到村民们奔波在上山拉水的路上,他都下决心让村民一定吃上自来水。经过多次到镇、到县水务部门沟通、协调,终于争取到了城乡一体化供水项目。目前总投资14万元的该项目已经完工,待主管道接通之后,全村280户群众即可吃上自来水,彻底改变贾楼村有史以来不通自来水,祖辈从附近山上拉水吃的历史。
  吃水问题解决了,杨连祥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2015年他刚成为贾楼村村党支部书记时,一条像样的进村路都没有。“全是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影响村民的出行。”杨连祥说,村集体没有收入,也就没钱修路。对此,杨连祥自掏腰包,再加上积极开会动员、对上争取资金,终于筹集到17万余元,高标准硬化了760米的进村路,解决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问题,极大方便了村民出行。
水泥路通到门口
流转土地寻致富路

  经过三年的发展,贾楼村的落后面貌得到极大改观。现在,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村里主街也进行了美化。在驻村“第一书记”嘉祥县畜牧局副局长马明德的积极帮助下,村里还改建完成了“两委”办公场所,并配套建设了村民活动场所,农闲时村民们有地娱乐,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刚连任的杨连祥有了新的工作目标,那就是带领村民致富。贾楼村是个农业村,现有农业用地1400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大多数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传统种植业,抗风险能力差,收益低。
  为发展集体经济,杨连祥引进诚和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已规模流转土地260亩,2018年可实现规模流转土地1100亩,其中集体土地100亩,种植蓝莓、黄金梨、水蜜桃等,对集体土地按每亩1000元收取租赁费,每年可增村集体收入10万元。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将不仅能实现集体经济的突破,也能让村民尝到甜头,尤其是精准扶贫对象,既能够得到土地租金,又能在家门口就业,从事除草、捕虫、运输、灌溉等工作,从而推动村强民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