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子不好,那就撸起袖子加油干
全运会龙舟队微山集结备战,运动员多是在校学生
2017年05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山东龙舟队集结备战全运会。
     本报记者 刘伟

  端午节赛龙舟,曾是中国南方流传几千年的一项传统习俗。2016年年底,随着龙舟被正式列入天津全运会群体比赛项目,这一民间传统习俗正式成为一项竞技项目,全国范围内的龙舟爱好者,也拥有了一方比拼的最高舞台。相比群众基础雄厚的南方,龙舟在山东并不是特别出彩,但在教练张超军眼中,能代表九千多万山东父老站在全运会舞台,自己已经心满意足。
  天津全运会龙舟项目将设12个小项,男、女子均采用22人大龙舟和12人小龙舟,在100米、200米、500米三个项目上展开角逐。换句话说,所有12个项目,不计替补队员,22人大龙舟6个项目就有132人亮相赛场;12人小龙舟6个项目就有72人,每支冠军队人人胸前挂金牌,组委会要为龙舟项目打造超过200枚金牌。龙舟也一举超越田径、游泳,成为第十三届全运会上“第一金牌大户”。
  山东龙舟队4月底开始微山县集中,队员目前还在选拔当中,人员组成主要以全省各地的龙舟爱好者、在校学生,“目前的任务是备战在东莞麻冲举行的选拔赛。”张超军表示,“队员年龄基本上都是2000年后,大一点的也就1999年的,以初高中生为主。龙舟运动员需要过硬的身体素质,还要有比较好的团队配合意识。”
  作为一项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运动项目,受气候条件的限制,龙舟运动在中国发展并不均衡,“龙舟在北方的推广并不是很好,这主要是由于气候条件所限造成的,因为北方的冬天天气寒冷,水面结冰,而夏天时间又相对短暂,推广起来有难度。”张超军说,“南方就不存在这个问题,那里一年四季气候温暖湿润,水域又多,再加上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群众基础好,底子厚实。”
  底子薄,给张超军的龙舟队备战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集中之后,有很多队员刚学会游泳,甚至还有人不会游泳,全队基本上是从一张白板上开始组队、训练,参赛的,目前留给我们参加选拔赛的时间,还有短短不到一个月。”
  来自潍坊学院的大三学生刘昌,之前不会游泳,在一次下船的过程中不慎落水,让张超军至今心有余悸,“一旦龙舟在水中翻了,人掉进水里,非常危险,这也是我非常头疼的。”
  因为队伍当中在校大学生比较多,很多人在龙舟队训练的同时,还要兼顾自己的学业,“我是大三的学生,现在面临着考研的问题,考研在12月份,而龙舟比赛在8月份,两者有些冲突。”来自枣庄学院的赵瑞鹏说,“家里最初是不大支持我来龙舟队的,不想让训练耽误我太多时间,但我说服了家人,我觉得在这里训练,也是我人生一次历练。”
  尽管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对龙舟登上全运舞台后未来的前景,张超军充满了期待,“随着龙舟项目进入全运会正式比赛,微山湖上的龙舟比赛会越来越多。别的省基础好,练一堂课,我们练两堂,还是那句话,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