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鲜花一路歌
——聊城市技师学院(聊城高级工程职业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纪实
2017年05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硬件很硬,软件不软
特色鲜明

  早在2015年,聊城市技师学院(聊城高级工程职业学校)就被确定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硬件很硬,软件不软,特色鲜明”,是省专家组在国家示范校进行验收时的评语。
  学院占地50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建有2.5万平方米的实训楼和1.2万平方米的生产实习车间,实训实习设备资产总值达7000多万元,纸质图书8.5万册、电子图书30万册,投资1300万元建设了高标准、全覆盖的信息化校园,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第一批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学院拥有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在职教职工651人,专任教师419人,其中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157人,“双师型”教师比率达70%。并聘任客座教授6名,聘请了50余名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成立了张则强、王立志大师工作室。
  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推行院系两级管理,下设11个教学系部和12个行政处室,开设了符合聊城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的30多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7000余人,年培训社会各类人员18000人次以上。
  完善的基础设施背后,是强大的内涵建设来支撑,学院始终把内涵建设当作第一要务,努力向省一流目标冲刺。
  积极对接产业设置专业,打造特色品牌专业。学院开设了机械加工技术等30多个专业,与聊城市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契合。其中建筑工程施工、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是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群被确定为2016年山东省技工院校省级示范专业群建设项目。
  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学院按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要求,与大行业大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已与上市公司中通客车共建“中通学院”,签订“千人计划”合作培养协议;与北方汽车教育集团,采用PPP模式共建“北方汽车学院”;与商务部下属单位合作建设了“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培训学院聊城分院”;与纺织企业龙头三和集团共建“三和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探究;与山东省装配式建筑领军企业万斯达集团合作成立了“智筑侠学院”;将聊城建筑行业的鲁铭检测中心引企入校;与市建筑建材管理处投资1100万元共建了“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基地”;年前,又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将在学院合作共建“中原智能装配实验室”。
  坚持开放办学,走国际化合作办学道路。为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职教理念,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技能人才,学院与深圳中德职业教育集团合作成立了“山东(聊城)中德职教师资培训中心”,双方就与中通客车等关联企业共建“中德智能制造训练中心”、设立中通客车中德班达成了共识。2016年,学院和德国柏林信息与能源技术管理职业学院签订了中德班合作意向书,争取到德国国际校际合作交流项目,每年将免费为双方师生提供互访学习交流的机会。学院还与澳大利亚国际工商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开设了机械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汽车维修三个专业,采用“2+2”培养模式。2016年秋季,中德、中澳班已顺利开班。
利用资源优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院紧跟聊城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学院充分利用师资、实训设备等优势资源,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开展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项目等。
  围绕“立德树人”,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植根于“孔繁森母校”这一历史积淀,学院与东阿阿胶集团、北方汽车职教集团、金柱集团等多家企业单位投资300多万元开展文化共建,形成了“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工匠文化”相融合的特色校园文化,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
追本溯源
源头活水清如许

  学院的正确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学院响应中央及省市号召,紧跟政策,走校企结合、产教融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在职教路上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学院的顺利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省政府和教育厅及处室领导多次来校视察指导工作,聊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在《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在聊城市技师学院基础上设置聊城工程职业学院”。这为学院的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
  学院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学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发挥政治优势,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坚持以上率下,层层压实责任,深化“两学一做”,强化组织保障,严格“一岗双责”,切实筑牢防火墙,加强作风效能建设,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为学院的各项工作提供了团结、安定、奋进的大环境。
规划先行
谱写职教新篇章

  近年来,在省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院党委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学院先后荣获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全国技工院校科技成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技工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以学院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创新“政行企校”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把学院建成立足聊城、辐射周边,示范全省,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知名度,办学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
  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坚持以学生为本,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山东、聊城的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把强化内涵建设作为发展战略。始终不渝地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主的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精做特做强一批支撑聊城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发展的重点专业群,打造一批在山东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以职业能力和技能培养为核心的学院课程体系,实现大数据、云时代的教学资源共享。
  把深化校企合作作为办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与大行业、大企业合作,开展国际联合办学,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探索成立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夯实学院发展根基。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以及“双主体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每个专业对接3家以上“四合作”型企业。参加行业指导委员会5个,参与职教集团4个。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模式,与5家规模以上企业试办混合制二级学院。引进国外先进的课程体系、师资、教材以及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课程体系,加快中德、中澳合作办学步伐,累计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技能人才300人以上。
  把突出特色作为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根据学院自身特点和办学优势,努力建成中高职贯通、技师与高职融合的职教特色,建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特色,建成校企“双主体”办学特色,完善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工匠文化的校园文化,不断提高办学竞争力。
  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力。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运行机制,以学院章程建设统领,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理顺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优化岗位设置和绩效分配格局,激发办学活力,培育发展动能。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随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发布,职业教育迎来新一轮政策利好。好风凭借力,扬帆正有时。“十三五”的蓝图盛景已经绘就,新的经济、新的机制、新的挑战,给学院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学院发展站在了新的更高起点上,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全院广大师生员工将不忘初心,逐梦前行,撸起袖子加油干,以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思维,全面加强学院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把学院打造成特色鲜明、办学水平省内一流的高职院校,为聊城乃至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五月的水城大地处处鲜花,聊城市技师学院(聊城高级工程职业学校)迎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回首往昔,学校始建于1958年,具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聊城市技师学院(聊城高级工程职业学校)是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是山东省首批建立的九所市地技工学校之一,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同志的母校。学院不仅培养出领导干部的楷模,也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他们将学院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带向了天南海北,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了青春和力量。
  学院自2013年整合以来,发展日新月异,每一步前进都步履坚实、踏地有声。如今已成为拥有“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中国职业教育百强校”“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等10余个金字招牌的职教名校。展望前路,在8715平方公里的聊城大地上,聊城市技师学院(聊城高级工程职业学校)正在塑造着属于自己的时代辉煌。
  学院和德国知名院校合作签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