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学前教育品牌 育幼教卓越英才
——聊城幼儿师范学校特色办学纪实
2017年05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卫河之滨、古运河畔,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聊城幼儿师范学校。这所有着80年悠久办学历史的老校,几经沧桑,几度迁徙。伴随着共和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在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办学条件、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师范学校、省级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省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并先后荣获聊城市文明单位、聊城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聊城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聊城市巾帼文明岗、聊城市重大攻关科研课题研究明星学校等荣誉称号。
  突出特色,“幼”“师”融合
鼎立打造幼师名校

  2009年更名以来,学校依托厚重历史积淀和专业特色优势,将“学前教育”与“师范教育”精心融合,突出学前教育特色,强化学校内涵建设,坚持“崇教尚学、大气兼容、担当奉献、创新奋进”的办学理念,立足聊城,面向全省,辐射周边省区,致力于创办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科学、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幼师名校。是山东西部、聊城市唯一一所具有培养幼儿教师资质的公办师范学校,是聊城市幼儿教师培训基地。该校依托坚实的教育基础,专注学前、凝心师范,特别是学前专业被列为省级品牌专业,成为学校战略性发展专业。学校紧扣“学前”“师范”特色,将课程建设作为学校的“核心工程”,大力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以学前教育为主干专业,从职业能力的形成和终生发展的需要出发进行课程综合改革,强化专业课程的整合性,重组专业理论教学内容,加强实训实习环节的组织和全过程渗透,积极构建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模块。现已形成了包括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实践课程、特色课程等组成的新型课程体系,在全省学前教育课程建设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质量强校、“内”“外”融合
实施人才兴校战略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落实以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为核心的质量观,大力实施教育教学改革。
  狠抓管理,构建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管理规范、鼓励创新的管理模式。明确各处室、年级部、教研室、教师、学生的各自职责,重视发挥年级部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健全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建立学术委员会,对专业结构和重点专业建设提供指导,审议教学计划方案,评定教学成果、教学质量,检查、指导教学管理和教学队伍建设等重要事项,对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出指导意见。建立包括校友、家长、行业代表在内的学生培养发展咨询委员会,提供前瞻性、专业化的咨询建议。
  推动人才内涵提升和外部推动,通过引进、培养、兼职等方式,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幼儿师范教育的特点,学校大力引进专业人才,教育学、舞蹈、音乐、文学等专业毕业的研究生相继进入教学一线,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通过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努力构建教师“混合编队”、“立体战队”,突出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型教师。下大力气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创新实践能力,每年有15%以上专任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进修;支持专业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升与专业有关的各种技术技能。建立专业教师园校实践制度,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实训的能力。2016年石明晶、鲍延淑、邹洪升、王迎春、张克顺等五位教师入选聊城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专家库。
  科研立校,提升学校内涵发展软实力。教育科研是学校长足发展的助推器,学校想要立品牌、树形象,使自身得到创新,并解决内部各种问题,离开教育科研是无法办到的。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成立了科研处,负责学校教育科研、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管理等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探索学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新思路。近5年来,该校科研工作硕果累累,30余名教师主编参编各级教材50余册,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有20余项教学科研课题结题。
  实战育人,培育优秀幼教人才。2012年以来,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文明风采大赛”、“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等各级各类大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2年在“第一届全国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大赛”中范冬滨同学荣获综合素质特等奖,秦晓伟、栾文月荣获综合素质一等奖;2016年王彤彤、史梦茹同学在在第六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活动设计、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
  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学校“厚基础、强技能、突特色、重实战”的人才培养理念。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技能、在竞赛中展示素养、在考核中强化提升。每年开设技能选修课70余门,并通过学期末技能展示、文艺汇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得到全面强化。同时采取考教分离的方式,对教学活动设计、课件制作、舞蹈创编、键盘声乐、简笔画、手工制作等幼儿教师必备技能进行考核评价,达到了“以考代练、以考促学”的目的,练就了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从教技能,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立德树人,“心”“和”融合
精心耕种育人高地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立德树人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是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德立人,恪守“学高为师、身正示范”的理念,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强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健全师德考评制度,不断壮大学校德育队伍。打造工作高效、能力突出的干部、班主任团队。加强对干部、班主任的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完善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鼓励优秀教师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积极开展师德演讲、最美教师、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大力弘扬健康向上的师德师风。2016年被评为“聊城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建设体现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打造特色绿化园区,优化学生学习与成长环境。以“运河文化”为主线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选民间特色传统文化和地方民俗进校园,利用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等,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中国精神和道德品行教育。丰富校园活动形式,开展各种艺术节、阳光体育活动、知识竞赛、技能展示等,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5年获得“聊城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积极拓宽德育途径,引导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德育工作。建立完善的学校、实训单位、家庭以及社会各方面相互协作的德育工作机制,按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通过课程教学、实训实习、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志愿服务、职业指导、心理辅导等途径,充分发挥学校的德育主导作用。重视家庭和社会在德育中具有的重要作用,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途径,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和改进家庭教育,促使家长协助配合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发挥品德评定对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引导作用,把学生品德的评定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全员育人理念,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构建具有特色的实践育人模式。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和引导活动。通过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勤工助学,举行文艺演出、慰问等公益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制定学生社会实践指导书,规范校外实践行为。创造和利用条件,开展校内军事训练、爱国卫生等实践活动,在学生中弘扬爱劳动、守纪律精神。制定实践育人工作实施方案,建立校内校外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立体式实践育人体系,在活动中锻炼、提高学生认知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2017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品牌兴校“承”“创”融合
建成学前战略核心

  学校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积极适应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充分利用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激励政策和优惠条件,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完善各专业的教学设施设备。促进学校持续稳定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质量,促进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力争升格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专注学前,打造顶尖专业品牌。按照“以学前教育为主体、初等教育和艺术教育为特色、儿童发展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发展战略,努力做大做强学前教育专业,彰显艺术教育专业特色,积极探索与儿童发展相关的专业,推动两翼发展,打造顶尖专业品牌。
  立足本色,打响幼教培训品牌。充分开发利用学校优势幼教资源,主动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积极承担聊城市幼儿教师各项培训任务,加大刚察县幼儿教师培训基地建设,为服务西部幼教事业发展做出新贡献,积极拓展与幼教相关的培训项目和业务,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立德树人,夯实校园文化品牌。依托学校历史文脉和地方人文特点,培树校园文化品牌。丰富景观文化,通过建筑、植物、雕塑、园艺等彰显校园景观个性和灵魂;丰富精神文化,创办校刊、校电台和电视台;丰富制度文化,建立幼师制度体系,通过规范行为,塑造优秀品质;丰富校史文化,建立校史馆、学校手册、视频资料,承载历史,创新未来;丰富人际文化,弘扬团队精神、奉献精神、互助精神、创业精神,增强人文感染力、自信力和凝聚力,以校园文化凝聚师生价值,彰显人文底蕴,凝聚时代精神,创新一流品牌。
  百舸争流千帆竞,敢立潮头唱大风。聊城幼儿师范学校正在迎着朝阳,全面推进战略升级,矢志铸就学前教育高地,努力开创“一流幼师名校”的新征程。

  录播教室。
  声乐教室。
  运动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