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马平昌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
农业产业化要走“特色之路”
2014年02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今年重点建设汶上县50万亩、曲阜市30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制定农业发展结构优化升级行动计划,引导主导产业和主打产品集约、集聚、集群发展,打造济宁农业跨越发展升级版。
  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为推动,加强林业10项重点工程建设。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等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流转,支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专业镇、村建设,发展多种个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农产品生产销售
信息全程可追溯

  全面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创建,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监管队伍,加快推进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年内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三个。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开展农业标准、操作规程普查和修订工作,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建立覆盖全市主要农产品生产、保鲜、储运、加工、销售的标准体系。
  严格农业投入品审批、生产和经营管理,制定和落实农药、兽药、渔药、添加剂经营管理制度,对高毒农药实行定点经营,杜绝违禁农药、兽药和添加剂进入市场。建立农产品包装标识和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建立健全生产档案,农产品收购、储存、运输企业建立进货查验、质量追溯和召回制度,实现农产品产加销全程可追溯。
年内60%以上农村
完成土地确权登记

  鼓励农民以出租、转包、互换、托管等形式流转经营权,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贷款和贷款担保。 
  开展农村各类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快农村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以农民认可为标准,充分依靠农民群众自主协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将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年内60%以上的村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继续开展集体林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将主体改革中遗漏的、近年农民新栽植、退耕还林新增加、林地植被恢复新营造的林地林木作为确权登记颁证重点。
  本报记者 高雯

两县(市)创建 粮食高产示范方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农村新型社区,促进农民创业增收  三年后,济宁乡村更美、更幸福
  本报济宁2月23日讯 (记者 马辉 高雯)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农业现代化。”21日上午,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济宁市委书记马平昌指出,全市应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要求,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坚持市场导向,突出强农惠民,加快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深化农村改革,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努力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马平昌说,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是实施粮食安全工程,大面积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制定农业结构优化升级行动计划,突出区域特色和地域特色,引导主导产业和主打产品集约、集聚、集群发展。  
  当前,农业后继乏人问题越来越凸显。马平昌认为,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其实关键是解决“谁来种、怎么种、种什么”的问题。解决“谁来种”的问题,关键是推进农民职业化,把培育职业农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任务。解决“怎么种”的问题,关键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等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支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专业镇、村建设,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具体‘种什么’要立足本地实际,走‘特色’发展路子,不能搞一个模式,开一个方子吃药。”马平昌说,解决“种什么”的问题,关键是发展高端高效农业。坚持高端高效发展方向,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推进地方特色畜禽和水产品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加快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马平昌强调,要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以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为目标,实行源头监管与过程控制并举,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结合,加快建立农产品从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努力把济宁打造成全国全省农产品和食品消费最安全、最放心的地区之一。

 头条链接 
  采用生态循环模式,发展设施瓜菜、健康养殖、休闲渔业、观光林业,规划建设一批高效生态农业园区。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突出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推广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搞好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综合利用,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挖掘利用乡村自然景观、农业资源和文化传统,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观光旅游、民俗旅游,着力建设一批特色乡镇、旅游强村,培育一批农家乐精品点,逐步把乡村旅游业打造成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强化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运行监测和服务指导,构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鼓励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合同订单、保护价收购、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与基地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以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骨干农民为重点,加强农民创业技能、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培训,培养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组织优良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继续从政策、资金、培训等方面扶持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就业,增加农民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 

  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适度集中的原则,合理调整农村新型社区的数量、布局、人口规模和产业发展,进一步修订完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规划。农村新型社区规划要注重对历史文化名村和生态村落的保护,特别要保护好具有济宁文化底蕴的典型乡村景观村落。规划要注重与当地习俗风情有机融合,避免千篇一律、“千区一面”。 
  统筹安排农村新型社区住宅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完善社区道路、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规划建设。按照标准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同步建设文教卫生、社会保障、商业服务等便民服务场所。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推进产业园区和农村新型社区“两区同建”,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社区居民就近就地就业创业。 
  加强农村新型社区组织建设,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群团组织为纽带、各类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农村新型社区组织管理新体制。社区村(居)民委员会逐步剥离经济职能,实现社区经济职能与社会职能相分离。强化农村新型社区服务中心职能,依托服务中心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研究制定农村新型社区物业管理办法、服务标准,逐步达到城镇化管理标准。指导条件成熟的农村新型社区依法实行“村改居”,并参照城镇社区模式进行管理,逐步落实农村村民转为城市居民的相关政策。
  全面完成农村道路硬化村村通、村内通。在农村环境整治全面覆盖、整体提升的同时,重点开展高速公路、铁路及国省道沿线、河湖沿岸、重点风景区、农家乐乡村旅游集中地的连片整治,抓好沿线村庄垃圾收集处理、污水治理、村庄绿化等项目建设,依法拆除沿线两侧违章建筑,连村成片推进农村河道、河沟和坑塘清淤疏浚整治,带动农村环境整体提升。
  科学制定村庄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保护好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开展“三清四改”(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现农村道路由“村村通”、“村内通”向“户户通”延伸,村庄基本实现“四通五化”(通水、通电、通路、通宽带网,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生活污水有序排放。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助、特许经营、产权改革等多种有效形式,建立健全村庄道路养护、卫生保洁等长效管理机制,切实解决谁来管理、谁来维护、钱从哪里来、效果怎么考评等问题,保证公共服务设施设备正常维修、维护和日常运转,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能力。 

【农民创业增收】 加强素质培训,用创业带动就业
【农村新型社区】 结合当地风情,避免“千区一面”
【农村生态环境】 既要提升环境,又要保护古村落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济宁市公布了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通过三年的努力,将把济宁农村建设成为产业生态、环境优美、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和幸福家园,率先在西部经济隆起带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在行动计划中,对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工程、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工程、农民创业增收工程等提出了建设目标。

  本报记者 马辉 高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